第144章(第1/2 頁)
</dt>
&esp;&esp;既然她要當“祖制”,總要多負一些責任,趁現在人少好控制,別發展到後面尾大不掉,徹底無法更改。
&esp;&esp;“聽完的眾卿的訴求,朕覺得開放藩禁一事確實要重新商議。”霍瑾瑜揭了一張宣紙。
&esp;&esp;韓植見狀,已經貼心地準備好筆墨。
&esp;&esp;霍瑾瑜接過筆墨,將現下宗祿、宗藩之間的要求還有影響寫了下來,還順便附贈了計算結果。
&esp;&esp;景元帝比起其他皇帝,子嗣算得上少的,但是藩王反而一大串,世襲罔替,發展下去的話,對於財政就是天價負擔。
&esp;&esp;未雨綢繆這事不得不急!
&esp;&esp;霍瑾瑜一邊想著,一邊在紙上寫重點,不能讓宗室無所事事,也要給他們出路,不能讓他們成為寄生蟲。
&esp;&esp;……
&esp;&esp;定限封爵,這招還是必要的,你可以隨便生,但是多餘的孩子朝廷不養,不給爵位,自己生的自己養,還有後院妾媵數量也要限制,具體數目之後再商議。
&esp;&esp;對於沒有爵位的人,自然無法享受朝廷的福利和祿米,也要給他們出路。
&esp;&esp;對於沒有爵位的低等宗藩子弟可以從事“士農工商”四業,親王以上的無爵位子弟從事“農”、“工”兩業,若是有人拒絕爵位,亦可從事其他事務。
&esp;&esp;開辦宗學,用於教導宗藩子弟。
&esp;&esp;……
&esp;&esp;至於有人說,宗藩子弟乃天潢貴胄,若是從事“士農工商”這種行業,被百姓知道了,豈不是要戳皇室的脊樑骨,讓帝王丟臉啊。
&esp;&esp;霍瑾瑜表示,百姓富足、宗室爭氣才能讓帝王有臉面,若是窮極天下的財富最後養出一堆寄生蟲,才是她的過錯。
&esp;&esp;眾人沉默:……
&esp;&esp;吏部尚書開口道:“陛下英明!”
&esp;&esp;其他人反應過來,齊聲道:“陛下英明!”
&esp;&esp;……
&esp;&esp;霍瑾瑜定下了基本策略後,朝臣們開始針對性討論、決議。
&esp;&esp;三日後,終於將相關事情定下。
&esp;&esp;藩禁部分解除的訊息還沒有傳出,霍瑾瑜先降了宗藩們的歲祿,原先親王一萬石歲祿,降到五千,郡王從兩千石降到一千石,其他爵位則是降了四成到三成不等,比起親王的降幅,還算能安慰。
&esp;&esp;此詔令一出,天下沸然,宗藩們連夜給京中寫摺子。
&esp;&esp;那日參與藩禁解除討論的官員愣了一下,這和陛下說好的不一樣啊。
&esp;&esp;難道陛下現在想先打一棍,再給個甜棗?
&esp;&esp;霍瑾瑜早就想降低宗藩的歲祿了,老霍頭太大方了,要知道根據這五年的資料,一畝稻田的產量在一石~五石之間,假如一個平民擁有五畝地,每年的收成也就在十二到十五石之間,是五口之家一年溫飽的口糧,而一名親王光是歲祿就要一萬石,還不包括銀子、茶、鹽、布、絮等東西。
&esp;&esp;現在她都給了出路了,適當降低一些福利也是可以的。
&esp;&esp;宗藩那邊聽說朝廷給官吏漲了五成的俸祿,然後又給他們降了五成的歲祿,頓時怒從心起,當即將矛頭轉向朝臣們,罵他們心思歹毒,為了自己的福利,故意對他們下狠手。
&esp;&esp;官員們:……
&esp;&esp;老天爺啊!咱們要講道理,別說他們的俸祿漲五成,就是再漲五成也追不上你們,你們宗藩即使是一個奉國將軍的歲祿都能趕得上他們三品大員了。
&esp;&esp;還有陛下前腳漲了他們的俸祿,後腳就降了宗藩的歲祿和福利,真不是故意的嗎?
&esp;&esp;龍椅上的霍瑾瑜對上滿朝文武委屈的眼神,一臉無辜,如果她說是巧合,這群人相不相信?
&esp;&esp;不管如何,宗藩和朝臣之間的這場罵戰一下子持續了一月有餘。
&esp;&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