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當雲天明穿成林如海 > 第64章 薛家薛義

第64章 薛家薛義(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重走西遊:姐拉三大反骨仔天天反三國憑實力截胡養子斷親後,帶著親爹妻兒逆襲了火影:開局帶著二柱子來到戰國大明狗腿子時空亂敘穿越古代無理造反原神:楓丹的武道人仙御賜監察使大齊之君上傳奇蔚藍檔案:來自地牢的負罪者穿越之我在異世界捉鬼行屍走肉:我在末世賣軍火當老六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大夏鎮遠侯貞觀六年遇見三歲小公主歷史副本從崖山海戰開始明末風雲:漢王重徵天下影視反派:從流金楊柯開始三國:開局娶了大喬

說話間,客房的窗外有個影子閃過,速度極快,天機的眼神瞬間變得犀利無比,緊緊地盯著那個方向打量了一下旋即又收回,就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雲天明更是裝作一無所知,只吩咐道:“既然一同去,此行路途遙遠,怕是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用過飯後,林風再去錢莊多取一些銀錢,天機去打探一下沿途的驛站以及治安情況,你二人再一起去多買幾匹良馬,最好再買一輛馬車,可裝些必需的物品,還可讓大家做途中休息之用。李府醫看看這一路上都備些什麼藥品,以備不時之需。我去找客棧掌櫃打聽一下有無前往此地的客商,打聽一下方丈說的地方。我們在這裡休整兩天再出發。”

話剛說完,店小二已將一桌上等的飯菜送了進來,幾人用過後就各自去辦事了。?

前朝的統治主要集中在東北南部沿海地區,對東北的控制力較弱,當時雖然設立了努爾幹都司等機構,實際管轄權卻很有限。當時的東北北部和東部多為女真各部和蒙古各部所控制,戰事頻繁,社會治安混亂。加之這些地區的環境更加惡劣,農業生產困難,很少有關內之人移往東北,甚至行商的都極少。

到了大宇朝就不同了。先是太祖皇帝把滿清軍隊趕進了大漠,清理了邊患。後來建武帝御駕親征又打殘了蒙古大軍,使滿清與蒙古韃子徹底喪失了對東北的控制權。遼東一帶先是歸屬於北靖王管轄,後來因建武帝二十年的鐵嶺衛之變北靖王交出了兵權,隆盛帝登基後便在遼東一帶的管轄權交由了遼東都司,下設遼陽衛、瀋陽中衛、廣寧中屯衛等多個衛所,開始經略遼東一帶。

早在太祖登基後,鑑於東北地區人廣人稀,不利於抵抗外患入侵,就開始進行小規模的移民,主要是流放的官員以及罪行較輕的罪民,到東北開墾荒地。隆盛帝登基後,四方平穩,更是開始大規模移民,尤其在“所耕之地皆歸個人且三年之內不上稅,三年後交半稅,五年後才正式納稅糧”政策的激勵下,內地許多難民甚至耕地匱乏之處的鄉民大量前往東北開墾土地,內地去往東北的人越來越多,自然商貿也就繁榮了起來。這其中也有不少湖北人。

前朝時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頻繁。只是由於洞庭湖區的地形地勢比長江以北的湖北高,水位也更高,洞庭湖宣洩暢通,湖區洪災較少。但隨著荊江北岸的郝穴口堵塞,長江水無法順利分流,導致荊江水倒流進入洞庭湖,每遇夏秋水位定期上漲,洞庭湖水與長江水互相激盪滯留,使得洪澇災害頻發?。

到了大宇朝,太祖年間雖然重視水利治理,但由於技術和資源的限制,治理效果有限。洞庭湖區的泥沙沉積和農民圍堤墾田進一步降低了湖區的蓄水調節功能,洪澇災害更加嚴重,對當地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大量人口遷移或向高地避難,其中一部分人就遷往了東北。隆盛帝登基初期的墾荒政策更是激勵了難民們的遷移潮,遷往東北的湖北人越來越多,有時甚至是整村人“闖關東”。到了東北的湖北人生活穩定後不免回鄉祭祖探親,幾十年的你來我往自然就將東北與湖北之間的商貿也帶了起來。且咸寧本身就是運河與長江的交匯口,商客雲集就不足為怪了。

在真實的歷史上,由於長白山一帶是清朝的龍興之地,清初很長一段時間是封山的,不允許閒雜人等瞎溜達,甚至去東北經商的人都很少。但在這個世界沒有了滿清人,天下之大莫非大宇朝的王土,什麼地方去不得?商人在江南和四川等地採購絲綢,然後將其運往北京和東北等地銷售;從福建、湖南、湖北等地採購茶葉,然後將其運往蒙古、俄羅斯等地區銷售;從江西和廣東等地採購瓷器,運往北京和東北等地銷售。再從東北往內地帶木材、皮草、人參鹿茸等藥材……內地到遼東一帶的商路很是繁忙。去長白山淘換珍貴藥材的更不在少數。

故云天明找客棧錢掌櫃一打聽,得知客棧中還真住了一個常年往返東北的商隊,正在裝卸貨物。錢掌櫃帶著雲天明去見商隊老闆,讓二人自己溝通情況。

出乎雲天明的意料,商隊老闆居然是一位二十左右的年輕人,身型略高於雲天明,面容俊郞,頗具英俠之氣,讓人一見便生出好感。

二人見過禮後,互通了姓名。“姑蘇林海?林兄可是今科聖上欽點的探花郞?”“正是小弟。兄臺是?”“哈哈,巧了。小可是金陵薛家薛義,不知林兄可知薛家?”“莫非是皇商薛家?”“正是,正是。”“哈哈,真是好巧。”

雲天明暗嘆,真是無巧不成書,這林妹妹的爹和寶姐姐的爹倒是先認識了。

卻不想又聽薛義道

目錄
快穿撩boss:反派大人走劇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