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乘槎待帝孫(第1/2 頁)
當得知雲天明要去天池時,薛義不免驚奇道:“賢弟高中探花也已三月餘有餘了吧?聽聞已入翰林,若是不回京也該丁憂在家,如何還有這閒心閒情去尋幽探蹤?”就差沒說你不給你媽守孝瞎溜達個啥啊!當然,薛義只是奇怪並無責備或蔑視之意。
雲天明想到自己“有病”賈家是知道的,讓這薛義把自己找偏方的訊息透露回去不是正好?便有些悶悶地道:“薛二哥有所不知,小弟有頑疾需尋偏方,已稟明聖上給了假。前幾日得高僧指點說是在天池一帶有高人可治小弟之疾,故欲前往一試。”
這就涉及到人家的隱私了,薛義自不會沒眼色地問是啥毛病,且又感覺雲天明肯說出來就是沒拿他當外人,便極為上心地問道:“賢弟可知具體地點和高人的姓名?”“高人姓名不知,只說到了地方一問便知。但知道地方,說是在什麼大荒山無稽崖之處。薛二哥可聽說過此地?”
薛義嘴裡唸叨著“大荒山
無稽崖?”幾個字,想了半天搖搖頭,“雖然我已多次往返遼東,可還真沒聽說過有這樣一個地方。可知在何縣?”
雲天明開動“超腦”搜尋了一下天池所在在吉林省白山市在明末清初的稱呼,結合大宇朝目前的建制,試探著問了一句:“好像說是在興京廳?的臨江縣(明末長白山白山市的稱呼)。”
“巧了,商隊之中還真有一位臨江縣的漢子。他年輕時找了幾個山民一起跑山,尋些山珍野味,也抬過參,慢慢積攢了些錢財後就開始到關內跑買賣。我以前去關外因為買參與他有交往,後來他做買賣就跟著我這個商隊一起了。常年跑山估摸知道的地方多一些。我這就給你找來問問。”
雲天明聞言一喜,拱了拱手:“有勞薛二哥了。”
薛義一笑:“這值當什麼。賢弟稍候。”
須臾,只見薛義帶了位體格健壯的漢子進來。這漢子四十歲左右,一身短打扮,眉眼間很是精明卻不失豪爽。
“賢弟,這位尚老哥就是臨江縣人,你想打聽什麼儘可問他。”
“有勞尚老哥了,請坐。”“公子爺客氣了。小人是土生土長的臨江縣人,只要是臨江縣的地方就沒有不知道的。”
“老哥知道天池吧?”“自是知道。三江之源嘛,就在臨江縣。”“老哥可去過天池?”“年輕時帶人找雪蓮上去過。古樹茂密,仙霧繚繞,神秘得很。傳說有仙人居住,尋常人不敢擾了仙人清靜,很少上去。”
“老哥可知道天池附近有個大荒山?”“大荒山?不曾有。不過有個大荒頂子山(即長白山),天池就在大荒頂子山上,不知道是不是公子爺說的地方。”
“大荒頂子山?那這大荒頂子山上可有個無稽崖?”“無稽崖?沒聽說過。無稽崖,無稽崖……公子爺,無稽崖不知道。可是那山附近曾經有個勿吉哀,對了就是滿清韃子的居住地,他們的老祖宗不叫滿族就叫勿吉哀。太祖爺把滿清韃子趕跑了以後,那個勿吉哀族的人也散了。但以前那的人就叫勿吉哀。”(注:女真族,別稱朱裡真、女貞、女直,今稱滿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族,漢至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哀,隋至唐時期稱黑水靺鞨,遼朝時期稱“女真”“女直”——避遼興宗耶律宗真諱。)
“勿吉哀、勿吉哀……”雲天明一下子想起無量壽禪寺的方丈對他說的名字也是無稽崖(讀ai),當時自己只以為方丈是古人,因為古時這個字有時也讀ai,但現在想來不是方丈口誤,無稽崖即為勿吉哀的諧音。
雲天明的眼睛亮了:“這個勿吉哀附近可有個青埂峰或是怪石?”
尚老哥仔細回想了一下後,道:“大頂子山上山峰倒是不少,有沒有叫青埂峰的不知道,也沒聽人說起過。至於怪石嘛,不知道補天石算不算?”
“什麼?那裡有補天石?”雲天明的眼睛都瞪圓了,直直盯著尚老哥,看得尚老哥心裡有些發毛——一塊破石頭至於嗎?不過還是道:“當然有啊。就在天池邊上。我們當地人傳說這塊石頭是女媧煉石補天時遺留下的,所以叫它“補天石”,石頭上還有不少燒過的痕跡。我想想,那塊石頭就在乘槎河上進入牛郎渡的地方。”
“轟”的一下,雲天明感覺自己的“超腦”都不夠用了,尚老哥兒說的這段話資訊量太大了。
他努力消化著這些資訊:居然真有女媧煉石補天時遺留下的補天石?還有乘槎河與牛郎渡,這兩個地名代表什麼,代表什麼?這樣熟悉,簡直呼之欲出——“犯鬥邀牛女,乘槎待帝孫”?,這聯詩一下子衝進了雲天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