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第2/3 頁)
笑意:“那你的家人朋友們怎麼辦?”
&esp;&esp;于謙朗聲說:“我是為了心中的道,就義而死,相信他們會理解並尊重我的選擇的!”
&esp;&esp;……等等。
&esp;&esp;他怎麼被繞進去了!
&esp;&esp;天幕上。
&esp;&esp;景泰位面的一眾人大為惱火。
&esp;&esp;因為知道了于謙本來的結局,他們現在分外聽不得這個“死”字。
&esp;&esp;【景泰皇帝朱祁鈺】:?
&esp;&esp;【景泰皇帝朱祁鈺】:不理解也不尊重你這個選擇,廷益,以後此話休要再提。
&esp;&esp;【明 景泰位面 吏部尚書王文】:呸呸呸,石灰兄,你大白天何必說不吉利的話,誰要你赴死了!有事一起抗,當我們都是吃乾飯的?
&esp;&esp;【明 景泰位面 戶部尚書陳循】:少保大人切不可如此!
&esp;&esp;【明 景泰位面 大學士商輅】:老師你怎麼這樣啊,哭哭(;′⌒`)
&esp;&esp;【明 景泰位面 太醫院院使董宿】:放心,等於大人一回來,老夫就給你多安排幾個治病專案,絕不讓你再胡思亂想。
&esp;&esp;于謙:?
&esp;&esp;他只是在回答先生的問題而已,大家為何反應如此劇烈?
&esp;&esp;眾人見他神色茫然,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大忌,頓時更加憤怒。
&esp;&esp;恨不得當場把于謙從副本里抓回來,讓太醫董宿好好檢查一番。
&esp;&esp;真是不省心!
&esp;&esp;董宿本人更是微微一笑,拿出了十餘厘米長的銀針,慢悠悠地比劃起來。
&esp;&esp;于謙:“……”
&esp;&esp;忽然感覺背脊一涼!
&esp;&esp;不過,被眾人這麼一打岔,他倒是浮現出了一縷靈感:
&esp;&esp;“先生一心求死,除了覺得大宋已經沒有希望了,更是因為不忍見華夷倒置,羶腥縱橫,只能用一死來恪守己心,是也不是?”
&esp;&esp;文天祥輕輕頷首:“是。”
&esp;&esp;于謙:“提到胡虜,我就有話要說了——”
&esp;&esp;南宋的覆滅,十萬軍民齊投海,無疑比之前的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悲壯。
&esp;&esp;此前朝代再如何變更,政權依舊在漢。
&esp;&esp;但大元的建立,卻是一次民族的徹底更迭和重組。
&esp;&esp;當文脈被從中斬斷,禮義在血與火間流亡。
&esp;&esp;當北地風霜更改了南國煙雨,鐵騎刀槍傾軋了水雲詩畫。
&esp;&esp;當世界的所有都已顛覆,一切過去視為立身之本、生命之基的東西都已蕩然無存,當國已不國,道已無道,世人亦非從前的世人。
&esp;&esp;除了懷抱最後的榮耀引頸一快,給舊紀元畫下一個落日煢煢的尾聲。
&esp;&esp;還能做什麼呢?
&esp;&esp;從大歷史的角度來說,元朝造成了民族融合,功在千秋。
&esp;&esp;然而,對於被裹挾在災難中的宋人來說,誰能不為此感到痛徹心扉,神魂俱裂?
&esp;&esp;于謙繼續說:“先生無需因此而擔憂,只因,今日在崖山滅亡的是宋,而不是漢。胡虜無百年之運,多年以後,漢人衣冠猶未絕,中原星火仍照徹永夜。”
&esp;&esp;文天祥微微一怔。
&esp;&esp;于謙的聲音如此堅定不移,讓他即便在萬念俱灰中,也忍不住去設想,在未來,真的會有那麼一個充滿希望的新時代。
&esp;&esp;于謙又道:“一百年後,有一個漢人王朝接過宋人的旌旗,為崖山軍民一洗血仇。”
&esp;&esp;“那個王朝,遠比大宋更為強大,不僅收回了宋太祖心心念唸的幽雲十六州,而且盛世迭起,萬國來朝,揚威四海……”
&esp;&esp;于謙略略說了一些,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