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第2/3 頁)
p;啊這,鄧光薦究竟是怎麼存活到現在的,難道就因為他憨嗎?
&esp;&esp;沒準還真是。
&esp;&esp;歷史上,忽必烈抓到了鄧剡, 本想勸降他, 後來發現他只會寫詞作文,完全不通政治, 又將他放走了。
&esp;&esp;張珪也深知自家老師的秉性, 純良天真,又喜發文論,很容易惹出禍事,乾脆將人留在了張府中。
&esp;&esp;他表示, 在哪裡寫書不是寫, 為了安全起見, 老師你先擱我這兒待著吧。
&esp;&esp;每次鄧剡要走,張珪就過來問一堆問題,“師事之”,以此挽留。
&esp;&esp;鄧剡沒有辦法,只好繼續住下來,給他把問題都一一講解清楚。
&esp;&esp;就這麼留了四年,實在是留不住,鄧剡一心要回到江南故鄉去。
&esp;&esp;不過,張珪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天下無人不知鄧剡是他的老師,自然也沒有誰不長眼去為難他。
&esp;&esp;總而言之。
&esp;&esp;鄧剡因為政治上極度鈍感,在改朝換代的亂世裡,居然還過得挺好的。
&esp;&esp;文天祥和陸秀夫大約也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才不約而同,選擇將身後事託付於他。
&esp;&esp;文天祥說,“光薦真知吾心者,吾銘當以屬之。”
&esp;&esp;後來,鄧剡果然給他寫了各種列傳和墓誌銘。
&esp;&esp;陸秀夫將自己的崖山手卷數十,盡數交給了鄧剡,讓他將這些資料編纂下來,流傳後世。
&esp;&esp;鄧剡的後半生,主要就是在忙這兩件事,不負故友所託。
&esp;&esp;于謙想到這裡,心情複雜。
&esp;&esp;世事從來不公。
&esp;&esp;他的先生才兼文武,萬古高風,世中無雙,最後只能淒涼就義於柴市斜日。
&esp;&esp;反觀鄧剡,不管哪方面都差了先生不止一籌,活得還挺滋潤。
&esp;&esp;但這也不能算作鄧剡的過錯。
&esp;&esp;畢竟先生如此完美,世上豈能有第二個人能同他一般。
&esp;&esp;鄧剡許久聽不到答覆,推了推他:“小師侄,你好端端地發呆作甚,在想什麼?”
&esp;&esp;于謙脫口而出:“在想為何先生如此完美,你卻如此不濟。”
&esp;&esp;鄧剡:“……”
&esp;&esp;你三十多度的體溫,怎麼能說出這麼冰冷的文字!
&esp;&esp;在長久的打壓下,他終於憤怒了,搜腸刮肚,決定給予一個有力的還擊。
&esp;&esp;他的朋友文山,才不是樣樣完美,只是于謙不幸被矇蔽了雙眼而已!
&esp;&esp;然而,鄧剡思考了半天,最後發現,文天祥好像居然真的……
&esp;&esp;沒!有!缺!點!
&esp;&esp;要說外貌吧,文天祥“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絕對是個驚豔無雙,天上少有,人間難見的大美人。
&esp;&esp;要說才華吧,文天祥是少年狀元,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所不通。
&esp;&esp;鄧剡作為他的昔日同窗,更是從小到大一直被他壓了一頭,早成習慣了。
&esp;&esp;要說能力吧,文天祥起兵勤王,運籌帷幄,轉戰千里,征伐沙場從容如覆掌。
&esp;&esp;要說風骨吧,這還用提嗎。
&esp;&esp;于謙從後世而來,他的態度就已經表明了問題。
&esp;&esp;在後世,文天祥這個名字,顯然已經成為了碧血丹心、浩然正氣等許多美好品格的代名詞。
&esp;&esp;鄧剡:“……”
&esp;&esp;這可真是邪了門了,一個人怎麼能如此完美呢!
&esp;&esp;于謙一看他臉色,就知道他在想什麼,輕笑道:“光薦莫非有思路了?”
&esp;&esp;鄧剡目光移到他臉上,忽然靈光一閃:“有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