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劍潭詩魂(第3/4 頁)
&esp;&esp;姬颯斂神,劉雷不耐煩地敲敲旁邊的樹幹:「先瞧瞧你有什麼本事。」
&esp;&esp;姬颯聞言把手放在樹幹上,因為無所問,資訊鬆散緩慢地流入她的意識,她知道這座廟原來在基隆河右岸,經過搬遷和一再整修,早不復原樣,原主祀為送子觀音,佛光山開始管理後是釋迦摩尼佛,寺內也供奉鄭成功。
&esp;&esp;廟宇有留下的古物零星,以前拆下的石柱和碑林就放在現在她身處的花園中。姬颯對這些並沒有什麼興趣,不自覺地叩問起是否有個小女孩的訊息。
&esp;&esp;一股涼意從她的五指尖鑽進體內,心臟猶如被冷絲纏繞著,腦裡傳來一把陌生女聲:「紅愁綠怨送春歸,徒倚無聊幾夕暉。十載光陰如一夢,遊魂時逐落花飛。」
&esp;&esp;女聲的吟誦帶著鄉音,姬颯又不是對詩詞有研究的文藝青年,聽懂是不可能懂的,但是那哀調帶著的悲傷隨著寒意流進她的心。這如泣如訴綿綿不盡,沒有怨懟,只是無奈和悲涼,還有對姬颯來說有點陌生的思念與繾綣。多奇怪呀,不曾擁有的感情,被傳遞到心尖時,也能找出詞彙形容。
&esp;&esp;忽然她手臂吃痛,反射動作抽回手,那誦詩的聲音才消隱。姬颯五臟六腑盡是鬱結,一摸臉才發現都是淚,而滾滾的熱淚還續續不斷地垂落。
&esp;&esp;「還以為搬了家又有好些年頭了,你不一定找得出來。」劉雷似笑非笑地審視著姬颯:「緩緩,再給我說說剛才打聽到什麼了?」
&esp;&esp;姬颯抹了抹眼淚,止住了抽泣,把那首詩和其他的訊息磕磕絆絆地講了個大概。
&esp;&esp;「劍潭詩魂果然還在呀。」劉雷唏噓:「你別怕,這鬼的才情見識都不允許她害人,只是長日漫漫,想家思鄉。不過,你哭啥呀?」
&esp;&esp;姬颯一時答不上來,一片樹葉掉落在她肩上,她說:「不知道,只覺得難過。」
&esp;&esp;「曾經有這麼難過過嗎?」
&esp;&esp;「好像沒有,即使有,我也忘了。」
&esp;&esp;「你說想當輿師,是想活得像個人,這是本末倒置,捨近求遠。人的七情六慾,就是貫穿天地的通天塔,你首先要先活得像個人,才有機會當個輿師。這東西要教也教不會,你這木頭疙瘩,還好是無根人,為師總可以讓你下載情感的檔案吧?這個檔案,就是哀。」劉雷自覺與時並進,下載檔案之類的詞語都朗朗上口。
&esp;&esp;「喜怒哀樂的哀?」
&esp;&esp;「對。此女的父親是清朝赴臺官員,官場混不下去了,借住在當時的劍潭寺。她擅作詩,但身體有恙,在此病逝後芳魂不得歸故里,會在月夜出來吟詩抒發哀慼之意。」劉雷看著姬颯哭過紅通通的眼睛:「你知道吧,人在哪兒走了,葬在了哪兒,就是那裡的鬼了。想家而歸不得,家人離散心心念念,百求不得。這種不如意,是時也命也,箇中無奈怪不了誰,甚至辯不出個錯處來,這樣的哀,如今你可認得了?」
&esp;&esp;姬颯想起細細曾經說過不會在臺灣尋短見,因為她想回家,原來是這個意思。情感來到她眼前,像是一個生字,要她從頭學起哀的意思。原來這樣的,她反覆品味這感覺,想開口問什麼,情緒仍在哀中跳不出來,竟是詞窮。
&esp;&esp;劉雷看了卻是很滿意:「你知道為什麼她要作詩嗎?」
&esp;&esp;姬颯搖頭。
&esp;&esp;「不是造作賣弄,而是有些話無從直述,於是有了畫、有了詩、有了小說、有了遊戲。至於像你這樣,還不懂迂迴之美的孩子,說不出話就對了,根本無從表達起。」
&esp;&esp;劉雷說完示意姬颯退開幾步,留給他面前更大的空間。
&esp;&esp;劉雷脫掉鞋,赤足在草地上走著似舞非舞,像是跛足行走的步伐,前前後後,左左右右,有點像醉拳,但又不是打拳的樣子。他身上有著一種莊嚴的氣息,雖然只是一個人看似亂走路,卻像是祭祀或儀典般在地上畫著符咒。
&esp;&esp;姬颯看得入神,她覺得此時劉雷一動一靜都優美如夜空星辰,反照著千古萬年的光輝。一套步走完,劉雷已是滿頭大汗。
&esp;&esp;「夏禹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這就是禹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