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教育制度(第1/2 頁)
聽到許訓的一番話,朱宇以及其他士族中人,也不禁齊齊變了臉色。
直到這時,他們才發現,原來王潛早在他們不知不覺間,就已經將無數把無形的利刃,橫在了他們的脖子上。
如今的他們,但有任何異動,恐怕都會立馬招來滅亡的下場。
“難道,我等真就只能慢慢等待消亡了嗎?”朱宇不甘心的問道。
“朱公也莫要太過悲觀!”
許訓看了朱宇一眼,沉聲道:“其實王師並無意消亡任何人,只是他想要的太多,其所帶起的波瀾也太大了一些,我等只是恰好被捲入其中而已。
在此滔滔波瀾當中,有順勢而起者,自然也有逆勢而亡者。
至於是起、還是亡,全在諸位如何選擇了!”
聽到這話,眾人不禁面面相覷,朱宇皺眉問道:“依許公之意,是要我等向荀家、袁家、曹家那樣……?”
許訓沉默片刻,而後點了點頭,“就眼下而言,確實如此。
再者,諸位也都是累世經學之人,也應該明白,一個家族若想長盛不衰,其首要準則,便是不能獨戰一處,倘若此處崩塌的話,那豈不是讓整個家族,都跟著一同滅亡?”
聽到這話,眾人不禁神色一動,立馬明白了許訓話裡的深意。
一人忍不住開口道:“許公說的是,有些事情,既然無法抗衡,那還是順勢而為的好。”
“不錯,只要家族尚在,我等又何愁沒有機會呢?”
“是啊,既然王潛要設學天下,那我等自然可以順從其中謀些好處,何必要與其爭的兩敗俱傷呢?”
經過許訓的一番開導,原本還一臉頹靡的眾人,其心思也頓時通透了許多。
結果,經過眾人的一番商議,最終還是將目光放在了編書、印書上面。
在他們看來,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家中藏書以及歷代先賢的註釋。
倘若自己能夠將這些“家學”編修成書,並傳遍天下,定然也能名垂青史,被後人所念。
如此一來,也相當於名聲永續了,只要族中後輩不是太過差勁的話,靠著這份殊榮,終究還是有出頭之日的。
就好比孔家,不就是靠著出了一個孔子,方才綿延至今的嗎?
這等好處,可不是些許利益所能比擬的。
有了這一目標,諸多士族中人,也紛紛開始調配各自族中子弟,將大多心思,放在了編書、印書上面。
而洛陽的印刷業,也在這些家族的推動下,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對於諸多士族中人的舉動,王潛自然也是樂見其成的。
就像許訓說的那樣,他其實並無意消亡任何人。
其實不管是世家大族也好,還是地主豪強也罷,這些人……準確的說,應該是這些階層,無論如何去打壓,都是無法徹底消滅的。
畢竟,只要有人的存在,那麼階層的差距,就永遠都不會消失。
潺潺溪水,終究會匯聚成江河湖海;數代人的積累,也終究會造就出一個又一個的龐然大物。
你今日滅了這一家,明日就會生出新的另一家,至於所謂世家消亡,無非就是換了個名稱和存在形式罷了。
因此,對於王潛來說,他所能做的,也只有儘可能的,為底層民眾爭取更多的活路,和一個機會而已。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很快便來到了七月下旬。
經過半個多月的講學,王潛的追隨者,已經多達兩萬五千餘人,而他的諸多思想,也廣為人知,深受世人所追捧。
結束講學之後,王潛也隨即找到劉宏,將那些願意投身教化之道的學子,一齊編入了教諭部當中,並給了他們一個教諭官的身份。
至於官學制度的話,王潛還是採用了後世的小、初、高的教育制度。
小學主要負責啟蒙以及思想引導,初學則負責一些簡單的雜學知識,高學則是水利、管理等學識。
這套制度,在後世一直被人詬病為刻板的填鴨式教育,認為這種體制之下,所教育出來的學生,都是一群只會刷分的流水線產品,失去了應有的活躍性。
但放在眼下來說,這個制度,無疑又是最為合適的。
如今的大漢,經過王潛的干預,已經開始朝著飛速發展的道路前行,用不了多久,各行各業,都會出現人才短缺等問題。
在這種情況之下,王潛所能做的,也只有透過填鴨式教育,將自己知道的一些技術知識,強行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