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誰敢得罪大明,得罪他這個明皇?(第1/3 頁)
作為忠於大隋的重臣,虞世基心裡明白,陛下這樣做是對的。
反正大隋現在已被世家門閥把持,天子的旨意出不了皇宮。
既然這樣,不如打破這個平衡,由大明和大隋世家門閥對壘。
以此為大隋皇室緩解世家門閥和宗門帶來的壓力。
作為擷取大隋氣運的佛門,現已損失慘重,被大明打的老慘了。
已無力對抗大明力量。
想要轉移壓力,讓大隋承擔部分力量,以此面對大明。
讓大明退卻,宗門和世家門閥力量才有精力廢掉大隋,另立新朝。
世家門閥和宗門單獨應對楊廣,都顯得非常輕鬆。
面對明皇后,才知道皇權力量的可怕。
魔門如今選擇觀望,不願為佛門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利益。
其他勢力同樣需要他們領頭,才會跟隨。
倘若犧牲自身利益,滿足這些勢力的胃口,人家未必會跟著你幹。
現在大隋所有勢力都忌憚大明力量。
尤其嘉祥吉藏的死,讓佛門生出了退意。
神通境大名也有,並且有斬殺的能力。
因為嘉祥吉藏是死於神通境強者之手,非武王境強者。
可以說,大明已具備斬殺神通境強者的實力和底蘊。
大隋不具備這個實力底蘊,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解決內部問題。
對大明採取徐徐圖之的策略。
朝堂上滿朝文武都在為淨念禪宗和慈航淨齋抱不平,想要透過大隋天子要回和氏璧。
楊廣會願意把這鎮國神器再次還給慈航淨齋?
這些臣子有些過分和違規了。
恨不得現在大隋就滅了,他們好分配利益,乃至扶持哪一個世家門閥上位,取代大隋。
聽著一眾臣子說得大義凜然,實則就是在出賣大隋利益。
楊廣心裡寒意頓生,恨不得把這群人殺個乾淨。
“亂臣賊子啊 … … …
虞世基同樣氣得臉色發白,這是大隋臣子說的話麼?
我大隋就該犧牲,就該亡國?
大隋走到今天的絕境,難道世家門閥不該出來承擔應有的責任?
以前不明白楊廣的苦,現在虞世基是參與者,已有切身體會。
“這些世家門閥就該堅決消滅。”
虞世基心裡一陣痛苦,陛下把大隋元氣已經消耗殆盡,沒有多少力量支撐大隋運轉。
如今已是世家門閥把持朝政,天子就是個傀儡。
借外力鎮壓內部反對勢力,這是天子唯一可以走的路。
反正大隋都快要亡國,什麼時候亡,是在等待世家門閥和宗門的利益分配結束後的事。
分贓不均,世家門閥各勢力還要進行一番較量和角逐,才能決定大隋由一方利益集團取代。
想到這裡,虞世基心裡覺得很累。
嘴上喊著為國為民,都是為了天下蒼生。
事實上都是為了他們自身利益,天下蒼生的死活,與他們有個屁的關係。
人性如此,利益集團如此!
就是天子的利益也是如此。
回頭一瞧,反而覺得大明天子真心了不起。
真正地為民請命,為真正的草根謀福祉。
這樣的皇帝才有資格稱為天子。
其餘的天子都是假的,全是冒牌貨。
以前虞世基覺得楊廣把人才外推,這是對大隋的不負責任。
現在才知道,寒門人才去大明,對大隋反而是一件好事。
至少不會成為世家用來對付大隋啊………
大明完成內部改革和內部問題,走的是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
當年楊廣直接和世家門閥以及宗門硬撼,而不是借外族力量進行消耗。
那事情的發展絕不會有現在的艱難。
畢竟大隋才是隋州正統,世家門閥自立都無法在大義上站住腳。
可惜戰略決策出錯,後果也必須由陛下承擔。
朱由校的新政和解決突出矛盾,均已圓滿完成,徹底根除王朝弊病。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天子裡面朱由校才是真正的厲害人物。
自家陛下似乎不如朱由校,隨即把這個不該有的念頭驅除掉。
作為大隋的臣子,如今卻在想著天子行不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