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大明不惹事不怕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第1/3 頁)
當下大明道門除了武當日子舒坦外,其餘道門的地位非常尷尬。
朱由校明明知道他的尷尬之境,就是不給他們臺階下。
把他們當做空氣。
一旦有違背大明律的人,立即遭到大明帝國的制裁。
龍虎山、龍門派和東派等派,日子都不好過了。
他們曾經的清貴日子在朱由校這裡沒了。
當年大明立國之初,的確給了道門極大的方便。
現在卻沒了,並且他們的對手已被朱由校快刀斬亂麻地殺光了。
朱由校對儒釋道三家的態度,其實沒有多少區別。
要說區別,無非誰利於大明,誰就能得到扶持。
沒有價值的扶持,那是浪費國家錢財和資源,他沒有這個興趣吹捧。
因為朱由校這個底蘊和底氣。
多少勢力都想探明朱由校的底氣所在,他的倚仗還是什麼?
必須弄明白,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至今為止,沒有人知道朱由校的人才培訓基地在哪裡?
沒有人知道身邊的強者來自何處?
更沒有人知道,為何可以避開明州監督者而破境?
監督者還有一個人物,修為到了神通境,便可以進行拉攏,然後派去定州發展。
當然,條件便是加入他們的門派或勢力。
以前定州沒有人重視隋州、宋州和明州。
因為四五十年才有一個神通境,真不值得重視,甚至百年都未必出現一個。
在定州哪年沒有神通境誕生?
幾百年下來,多少破境陸地神仙的人,都會獨自去定州闖蕩。
有的死了,有的卻又回來了。
在哪裡更加危險,不如在這些靈氣稀薄的州里面自在。
去了定州只能做小弟,在這些靈氣稀薄的州卻可以成為至高無上的存在。
除非要破境了,才會去定州。
這是大部分靈氣稀薄之州的武者的常規做法。
唯有那些膽識過人,對武道堅定不移的武者,才會在定州堅持下來。
邵元節和嘉祥吉藏實際上都是一生謹慎,遂找了個藉口而來靈氣稀薄的州做監督者。
可惜大明的發展和變化,定州勢力都沒有重視。
他們的重心還是在定州,覺得嘉祥吉藏和邵元節等人的資訊不實。
大明一個靈氣稀薄的地方,能一年誕生幾位武王境武者,這不是扯淡嘛!
何況九州天地靈氣並無變化,沒有增加靈氣的跡象。
按照他們對九州的瞭解,這兩人可能是準備向他們叫屈叫苦而已。
是為了資源而這樣壯膽說的。
朱由校對邵元節等人的行為感到好笑。
他是用金手指與這方世界的勢力玩,能查出真相才怪。
大明在他掌權之後,沒少遭遇外部勢力的查探。
不過這些前來的人,都被大明宮裡面的強者解決。
“外面流傳著一句大明皇宮才是諸國最大的禁區。”
“這句話說得好,朕喜歡聽。”
“免得阿貓阿狗都想來朕的宮裡瞎逛。”
“把朕的皇宮當後花園了。”
諸葛臥龍道:“陛下英明,對待這些覬覦大明的人,就應該趕盡殺絕。”
只要大明現在秉持低調的作風,隱藏百年問題不大。
曝光的可能不高,無非在千秋大劫真正降臨,才會知道大明已經強大起來。
他們根本無法撼動大明的皇權,更無法把大明當炮灰。
諸葛臥龍對眼前這個皇帝是打心裡佩服。
在擁有這樣的實力情況下,還能保持低調,還懂得隱忍,看清帝國形態和國際形勢。
做個老六,永遠不會錯。
苟道才是王道 …
放在任何時期都是保命的看家寶。
邵元節等道門大佬在討論大明。
同樣的,大明天子和首輔一樣在討論他們。
都在做出應有的防範意識和清晰地判斷。
提拔石之軒,並非只針對大隋,還有大明的道門。
道門在大明是唯一沒有遭到打擊的物件,不等於朱由校對其他道門中人有好感。
不能為皇權所用任何勢力,都是朱由校打擊和打壓的物件。
張三丰為何這般果決地選擇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