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滲透和腐化大明太難了(第1/3 頁)
天子一聲令下,三方便可以聯合行動。
抓捕工作由東西二廠去做,都察院進行稽核和審判。
現在大明分工明確的很,東西二廠和錦衣衛都已經沒有判決權。
不過,錦衣衛重心轉移外事上,審判權仍有,不過針對的是外邦,並不針對內部。
牽扯外部勢力, 一般情況下,是錦衣衛自行處理,其由天子審批即可。
帝國的都察院只對大明內部,沒有審判外部的權利。
職權方面,朱由校非常重視。
朱由校看著一眾大臣神色變化,不由笑道:
“官吏要是自身出現對內貪腐,可以按照正規程式走。”
“出賣國家利益,出賣國家情報,屬於東西二廠事務。”
“這群人可以留下來,還有大用。”
朱由校的想法很簡單,打掉部分滲透腐化中人。
留下關鍵性的人即可。
這是都察院和東西二廠今年的任務。
現在不過是走個過場,涉及相關人員已經開始行動和處理了。
說白了,這次朝會的召開,不過是為了讓一眾臣子覺得自己還有決定權和發言權罷了。
事實上,具體的行動已經開始。
要是這些臣子知道,他們現在爭論的,其實都是假的。
天子早已拍板和審批了。
大明現在的事務,只要天子御批就可以直接執行,不需要透過內閣決定。
諸葛臥龍同樣知道內幕,卻沒有反對。
特事特辦,這是大明的特色,絕不是權力決定天子御批。
現在大明已經是皇權至上,天子早已手握實權,天子的話就是聖旨,可以直達地方以及各部門。
唯一的安危,每一件事的結束,都有一份相關備案在內閣留存。
這是朱由校給臉了,要是以前的內閣,朱由校根本沒有這樣想。
也是諸葛臥龍上任後,朱由校才給他們一份相關材料備案留底。
讓首輔能瞭解大明實情,僅此而已。
散朝後,朱由校不由冷笑起來,“趙敏等人真是自以為是,根本不知道大明現在的發展速度和制度上的建設。”
“要是知道,只怕趙敏這個小賤人就不會這麼衝動了。”
“他們的決策和計劃,早被錦衣衛潛伏在他們身邊的人拿到。”
“趙敏等人的滲透腐化計劃,在這裡已經是透明的。”
外邦上的行動,那是錦衣衛在幹,國內的事,是東西二廠在做。
今年過後,趙敏等人又要懷疑人生。
朱由校只要降低一點貿易配額,他們就要哭。
畢竟是他們自己把藉口親自送到朱由校手中的,又不是朱由校自己製造出來的問題。
現在趙敏、完顏洪烈和耶律楚材以為大明的丹藥儲備充足。
沒有想象中的緊缺,覺得大明賺大了。
現在大明忽然降低配額,降低出口量。
把多出來的配額透過走私渠道輸送出去,大明更賺。
周邊國家各勢力,更渴望得到更多的丹藥分配。
想到這裡,朱由校便一陣得意,傲然道:
“這群人,以為朕離開他們便無法貿易,太自以為是。”
“逐漸降低配額,提高出口價。”
“加大趙家的貿易量,讓他們明白,是他們需要大明,不是大明需要他們。”
“別把自己的身份搞反了。”
針對大元、大遼和大金同樣要有不同的價格,讓他們內部就亂起來。
這種離間,朱由校玩得非常熟悉。
把大元的規模降至三者間最低,價格卻是最高的一方。
金國其次,遼國次之。
楊廣和趙佶的份額又調高,讓這三個國家明白一個道理。
他們對大明而言就是個屁,可有可無。
大明的通往唐州、定州和秦州的海路早已打通,不需要經過天河。
畢竟經過天河這條通行諸州的航道,每一個州都要監督監管。
不利於大明貿易,甚至會出現卡脖子的現象。
向大海打通海路卻不同,不去這些國家,可以建立大明直達這些州的海路。
大明被卡脖子的問題便解決了
趙敏在接到大明各地進行大排查後,她驚呆了。
她與完顏洪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