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春闈,婦科羞恥(第1/3 頁)
第23章 春闈,婦科羞恥
蘇虞把周邑買的臘梅花帶回家,插水瓶裡養了起來。然後就一直待在家裡編纂整理她的《女性保養手冊》。
終於趕在一旬之約的前一天把書稿整理妥善,謄抄完備。
寫稿倒是沒費她什麼勁,畢竟那些知識早已深刻在她的靈魂裡,難的是改稿。許多觀念,是這個時代的人所無法接受的,也是現實所不允許的,比如生孩子這件事。
世人追求的多子多福,消耗的卻是女子的生命和精氣神。若真為女子的健康著想,她應該晚生孩子,少生孩子。
不說二十四五,起碼也要等到十八歲之後。
但現實根本不允許。
在這個人均平均壽命才三十出頭的古代,如果女子等到十八歲之後再生育,那麼極有可能,孩子才十來歲,父母就已經去世了。
從家族的延續和國家的存亡看,都不允許女子太晚生育。
再一個少生優生就更不可能了,醫療不發達,嬰兒的夭折率就高,極可能一對夫妻生育了五六個孩子,最後能存活下來的只有兩三個。
蘇虞不能用現代的觀念來看待這個時代的問題,她只能委婉地建議——若可以,把每次生育的間隔時間拉長一些。
不要追求三年抱倆,五年生二會更好。給自己,給身體一些復原的時間。健康的母體,才能生育出更健康的孩子。
如果她真想為這個時代的女子做一些什麼,她的書,書的觀點就不能超出太多,如此才有信服力。
蘇虞將書交給如約而至的劉婆母女兩,才有閒心把屋裡早已凋謝的臘梅樹枝扔掉,換上一枝新開的紅梅花。
紅梅花凋謝,玉蘭花開時,春闈如期而至。
二月初八,一早,廚娘就在忙活。
今天的早食,有些特別。除了老四樣——廣寒糕、步步糕、定勝糕,和狀元糕外,還有桂圓、荔枝以及核桃煮了一鍋三圓甜湯。
蘇明時吃了糕點,喝了甜湯,然後才在家裡人的陪伴下趕往禮部貢院。
到時,天色不過微明,禮部貢院外的廣場上已經有諸多舉人等候貢院開場。
蘇明時裹著厚厚的兔毛披風,帶著厚重的行囊,加入了排隊進場的行列。
沒一會兒,旁邊隊伍裡走過來一個穿著同款毛大衣的少年,少年腰側掛著一枚潤如油膏般的白玉小鴨子,小鴨子嘴裡還叼著一根稻穗。
鴨諧音甲,稻穗有顆,諧音科舉的科,一隻鴨子,攜一枝稻穗,寓意著“一甲登科”。
花生大小,正是蘇虞買下送給周邑的禮物。
這少年正是來參加春闈的周邑。
蘇明時一眼就看到了對方腰側的白玉小墜子,眼裡閃過一絲滿意。
周邑注意到對方的目光,下意識摸了摸自己的小鴨子,確定還在後暗鬆一口氣,然後和蘇明時打招呼:“蘇二哥。”
蘇明時點了點頭,回聲招呼:“三郎。”
兩人互相打了聲招呼,也沒聊天,便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帶的行囊上。先帝朝時,曾有舉人春闈入場檢查時從考籃裡查出了小炒。
那考生當場就被革除了功名,且按照律例三屆不得科舉。
考生喊冤,說他絕對沒有夾帶小抄,那紙條他也不知道是從哪兒來的。然而那又有什麼用,畢竟他考籃裡的小抄可是在眾目睽睽下發現的。
考生不斷上訴,後來才終於查明真相,原來他是被同窗陷害的。那考生非常有才華,極有可能榜上有名,同窗嫉妒他,趁他不注意往他的考籃裡塞了紙條。
考生恢復了名譽。
但那又如何,已經錯過的春闈不能再來,即便他後續還能繼續科考,但他的狀態、心氣已是大不相同。能不能考中進士,也都不一定。
所以後來的考生們入場時,自己不作弊外,更要防備有心人的陷害。
時間很快到了午時,兩人還沒入場。
蘇明時從隨身帶的糕點裡拿出一包桂花糕開始啃,不過他沒有請周邑吃。周邑也默默拿出一枚紅棗餡兒的粽子吃,同樣沒有和蘇明時分享。
兩人吃的食物,都有特別的寓意。
蘇明時的桂花糕,象徵著蟾宮折桂。
周邑的紅棗粽子,則諧音“早中”。
兩人都沒有互相分享的意思,倒不是對對方有什麼意見,也不是怕對方佔了自己的好寓意。
主要是為了避嫌。
雖然不太可能,但萬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