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史可法和周遇吉(第1/2 頁)
崇禎要想守住北京城,首要任務是選拔一個得力的兵部尚書。
沒有這樣一位專業人士統籌排程全國兵馬,想打好一場百萬人規模的大會戰純是痴人說夢。
前任兵部尚書告老還鄉時推薦史可法接任自己的職位,崇禎皇帝拒絕了。
新樂侯劉文炳代替崇禎皇帝巡視江南。
他回到京城後向崇禎推薦了史可法,誇讚此人德才兼備且忠貞不二。
崇禎再次拒絕,然後剛愎自用地推自己看著順眼的張縉嚴上位。
結果張縉彥並不看好大明的未來,在利益的驅使下他秘密投了李自成。
張縉彥通敵叛國,崇禎被啪啪打臉。
如果崇禎到此時仍不知悔改,那麼神仙來了也救不了大明。
崇禎沮喪地說道:“之前是朕錯了!
史可法忠心可鑑,做事能力突出。
朕卻因為聽信讒言將他貶到南京兵部去養老。
朕這就下旨任命史可法為兵部尚書!”
“陛下英明!”劉文炳和鞏永固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
史可法有能力是有能力,但缺點也很明顯。
他的缺點就是不會做人。
面對手握大權的貪官汙吏史可法從來不給對方好臉子看。
這種行為說好聽點叫嫉惡如仇,說難聽點叫情商低。
你去看看沈戰是怎麼做人的。
錦衣衛指揮使吳孟明無能無德,東廠都督王之心心狠手辣且貪婪,他們都是沈戰厭惡之人。
結果沈戰卻對二人恭敬有嘉,每次得了好處還不忘給二人送上一份厚禮。
這是什麼,這就是高情商。
維護好了這兩個頂頭上司沈戰才能安心發育,否則他就會寸步難行。
眼睛裡容不下沙子的史可法永遠都做不到沈戰這樣。
劉文炳心中仍有許多擔憂,於是提前給崇禎打起了預防針。
“陛下,史可法清正廉明、性格剛直。
臣擔心他入朝後觸碰某些人的利益。
從而導致朝臣在陛下面前抹黑、詆譭他。
到時恐怕……”
崇禎無奈地擺了擺手,道:“新樂侯儘管放心。
無論是朝臣進讒言,還是史可法當面頂撞朕。
只要他的意見和想法對大明有利,朕都會忍他讓他。
大不了等打退了流賊和建奴朕再把他趕回南京去養老!”
“呃,這……,陛下聖明!”劉文炳還能說啥,崇禎能讓步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崇禎:“王承恩,速速擬旨。
任命史可法為兵部尚書。
命其即刻前往京師赴任!”
“喏!”王承恩躬身答道。
兵部尚書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要解決的是支援周遇吉守住寧武關的問題。
寧武關是李自成大軍進入山西腹地的咽喉要道。
只要寧武關還在大明的手裡,後面的大同鎮總兵姜鑲和宣府鎮總兵王承胤就不敢輕易投降。
否則明軍來個南北夾擊,很可能將大同鎮和宣府鎮給包了餃子。
上一世,周遇吉在寧武關死守不退,斬殺李自成的大順軍十七萬多人。
這一戰差點將李自成給打自閉,李自成甚至滋生了放棄攻打北京的想法。
最後還是兵部尚書張縉彥在朝中使壞幫了李自成一把。
他先是隱瞞了周遇吉被困寧武關的戰報,接著又掐斷了周遇吉的援軍和物資。
最終導致周遇吉兵敗身死。
周遇吉戰死,寧武關失守。
後面的大同鎮、宣府鎮、居庸關整條防線集體投降。
李自成的大軍僅用十七天便從寧武關繞了一大圈直抵北京城下。
崇禎被李自成的閃電戰打了個措手不及,這才有了李自成兩天破北京的名場面。
這一世,既然崇禎提前聽到了風聲,他自然不會重蹈覆轍。
現在北線防禦的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增兵寧武關,讓周遇吉死死地釘在那裡。
鞏永固舉賢不避親,張口就推薦了一個自家人。
“陛下,臣推薦左都督劉文耀率軍支援寧武關。
劉文耀武藝高強,精通兵法。
如果讓他率軍一萬支援寧武關。
順便再給周遇吉帶過去十萬石糧草。
那麼微臣相信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