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回 劉金定痴情探病 高君保畏罪賴婚(第5/8 頁)
心即天意,方能守住七年。”
陶三春聽罷急忙站起,整衣襟,深施禮:“劉小姐深謀遠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陶三春佩服得五體投地。姑娘如此大才,埋沒深山,是我等有眼無珠,不識泰山。今日明珠發光,英才展現。我願意讓兵權於劉小姐,三春在你的麾下聽差,咱們共同破敵救主。”
劉金定連忙還禮:“陶元帥!金定乃乍出茅廬的孺子,方才是八哥學舌,記問之學,哪能和王妃相比,更不夠為眾將之首。民女不敢當。”陶三春百般讓權,劉金定說什麼也不同意。
趙美容從中打合:“劉小姐乍到軍中,對軍中將官士兵尚不熟悉,還是由陶王妃領兵,單等到壽州稟明萬歲,再叫劉小姐登臺拜帥。”
陶王妃點頭:“也好。”
劉金定想:到壽州不知能否見到高君保?他是否能認這門親?劉金定眉鎖春山,杏眼發乜!趙美容看出她有心事,忙問:“小姐,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嗎?”
劉金定忙說:“哦……沒有。”
“不對!你瞞不了我的眼睛。有難言的話說不出吧?”
劉金定說:“我離家數日,心中惦記山寨,又惦念父兄。”
“好孝順的姑娘,離家以後能想念老人和兄長。可恨我的命苦,生個逆子不聽母訓,揹我離家,至今音信皆無,怕的是凶多吉少。”說到這,趙美容淚如泉湧。
哭得劉金定心酸,說道:“老人家別難過,高少爺背母私逃是為國盡忠,他無有危險已去壽州。”
趙美容聞聽此言不哭了:“劉小姐,你認識高君保?”
“哦……”,劉金定這才發現自己說走嘴了,面紅耳赤,滿臉嬌羞,無言答對。
趙美容覺得其中有事:“劉小姐,你見過我的犬子?”
“見著了!他路過雙鎖山,到山上討水喝,見過一面。”
趙美容很聰明,馬上明白八九。這姑娘見過高君保,剛才說到壽州力殺四門為的是找人,找誰?醜丫鬟又說找姑老爺子,能不能是找高君保呀?真要是君保招親,這臨陣收妻犯死罪呀!不過這姑娘倒是百裡挑一,可是現在不是收妻的時候。又一想:我別問了,咱來個糊塗廟糊塗神兒,到壽州再說吧。
她們談到半夜方才散去,各自回寢帳。次日,五鼓升帳,劉金定到營中聽差。陶三春齊軍過卯,發放軍情已畢,準備起兵闖營。軍兵來報,南唐北營撤兵到西面,閃出通路。
林文善為什麼撤兵?這就是他明白的地方。
昨日趙美容和李秀英追趕敵將於金國。南唐元帥林文善趕到,鳴金收兵,關上寨門。又聽說軍師於洪回來,急忙召到帥帳,商量對策。
於洪說:“陶三春帶十萬兵往裡衝,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我們肯定要傷兵損將。另外,困壽州原是為了把趙匡胤餓死,如今他不但沒死還活得挺精神。現在救兵又到了,攔他無用,不如避開鋒芒,先撤兵,叫陶三春過去,然後,疆場上分勝敗。打勝了咱們再困城,把陶三春的人馬也困在裡邊。打敗了也能減少損失。”
林文善說:“正合我意。”
就這樣,林文善連夜傳令撤兵,連夜拔營起寨,一夜功夫,城北邊變成了一片空地。
陶三春聞報問劉金定:“南唐撤兵,我們可不可以過去?”
金定說:“我看應該進去,因為文武群臣及軍卒,在城內缺衣少鹽,又無兵器,急需補給。我們可帶進去,即使有危險也得去,鼓舞城內軍民士氣,以利再戰。”
陶王妃說:“好!”叫鄭印保著趙美容開道,劉金定保護李秀英督後隊,拔營起兵。李秀英臉上消腫,神志清醒,只是折騰得身體虛弱。
簡短截說,鄭印和趙美容帶先鋒隊,順利來到壽州城下。城上的軍卒歡呼雀躍。趙匡胤早就得信,城門大開,軍卒列隊歡迎。趙匡胤帶著軍師步行出城,看眼前敵兵已撤,救兵開來,豁然開朗。
鄭印下馬磕頭:“臣回城交令!”
“皇侄搬來救兵功高蓋世。你母親在何處?”
“後邊督隊,現在燕長公主到。”
這時,趙美容下馬施禮:“皇兄遇難,京城百官萬分難過,特命陶王妃和我前來救駕。救駕來遲,請萬歲恕罪。”
“御妹何出此言?是愚兄無能,累你受風霜之苦。功高莫過救駕,何罪之有?御妹先進城歇兵。”
“不,等等陶王妃一起進城。”
趙美容嘴裡說話,眼睛東張西望,幹什麼?找他兒子。看了半天沒有。低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