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回 艾銀屏途中救友 陶三春城外退敵(第4/7 頁)
帥要殺你。現在劉金定不在怎麼辦?”“哥哥,你真死心眼,我沒請回姓劉的丫頭,請出我嫂子,她也是聖母門徒,不是一樣嗎?還找著你了,可將功折罪,我嫂子要能戰敗於洪,我也有功了。”
“好!功勞歸你,咱們快回去。我是護送石將軍闖營,受傷離疆場,時間長了,該回去交令了。現在前敵如何?”
高君保把前敵情況說了一遍:“救兵是到了,誰知道能不能戰勝南唐?我也出來兩三天了。”
馮茂說:“快走吧!”
就這樣,三個人帶丫鬟奔前敵,在中途住了一夜,次日晌午來到壽州地面。
離壽州還有二十多里地的時候,突然,耳邊傳來陣陣殺聲和牛角號聲。高君保說:“城外開仗了,咱們快走。”
五個人馬上加鞭奔壽州,殺聲越來越近,拐過高坡地,繞過樹林,看見了戰場,只見對面金鼓大作,號角長鳴,人喊馬嘶,塵土飛揚。高君保等人帶住戰馬,手打涼棚仔細觀看。只見宋兵和南唐軍卒兩陣對壘,中間有兩匹戰馬。有員女將人高馬大,手使大刀,正是二路元帥、汝南王夫人陶三春。
陶王妃正拼命戰一員南唐將,老王妃不是人家對手,累得盔歪甲斜帶散袍松。高君保看這員南唐將大吃一驚:“這是個什麼人,這麼兇?”
這員南唐將,三十五六歲,跳下馬身高丈二,腰大十圍,面如噴血,豹頭環眼,火盆大口,有兩個獠牙生出唇外,連鬢絡腮的紅鬍鬚,有半寸多長。壓耳毫毛亞賽抓筆,擰勁朝上長、二目如燈,令人生畏。頭戴天王盔,身掛天王甲,外罩綠緞子徵袍,半披半掛,騎下馬叫“回頭望月獨角獸”。
這匹馬長得特別,比一般戰馬高出一頭,長出一尺,鐵青色的毛,腦門上有一撮長毛,好像長一支獨角。馬屁股蛋上一邊一塊圓形白毛,猶如滿月。這種馬習慣扭頭往後看,故此得名叫“回頭望月獨角獸”。這匹馬性子烈,腳程快,是不可多得的寶馬良駒。
再看這員南唐大將,手中擎著五股烈焰苗。這種兵器也少見,有一丈長,鴨卵粗,後邊是三楞透甲錐,前邊是五個圓叉,略微彎曲,能有百十斤重。這員猛將長得兇惡,戰馬特別,兵刃出奇。高君保長這麼大也沒見過,這個人是誰?打了好幾仗沒見過這個人。
這個人是南唐豪王的族弟、李後主的皇叔,叫李泊,官拜江寧王。這個人生長在沙陀國,學了一身好本事,生來力能拔山,又在國外得來一匹畸形戰馬,豪王李璟做皇帝時,李泊屢立戰功,封為江寧王。李璟讓位,李煜當了皇上之後,把他養起了。這次興兵打宋,於洪又把他請出來。
前文書表過:老道於洪怕宋太祖派人搬兵,救走趙匡胤。一個多月前,他離開軍營,四處請人。請來了江寧王李泊,雙鉤將李興,肖縣黃桑峪瑞雲寺的和尚,黃山天都峰的老道,牛頭山千佛寺的監院,琅琊山碧雲宮的道姑,鄱陽湖的水鬼,巢湖的四怪,莫干山白龍洞的洞主,八公山肥水畔隱賢莊的老居士等等,共計二十多人,陸續來到南唐大營。這夥人一到,林文善又來了精神,和老道於洪商量,怎樣攻打壽州。
於洪說:“前幾年是我們失算,總以為兵困壽州,趙匡胤兵盡糧絕,不打自亡。兵書上寫的:計毒莫過絕糧。沒想到弄巧成拙,不但沒困死宋朝君臣,反而發來救兵,衝開我軍陣腳,他們又得喘息。這回咱們得改變戰術,來個速戰速決,和他們刀兵相見,分個你死我活。我請的這二十多位,全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豪傑,哪一個都有萬夫不當之勇,諒大宋營中無人可敵。”
林文善說:“連年打仗,耗費錢糧,我主龍顏不悅,速戰為妙。只是我有一事擔心:大宋營有個女將是雙鎖山劉大奈之女劉金定。這丫頭有大將之風,不可小看,闖我四十萬軍營,如入無人之境,力殺四門,打死打傷我六名強將,從我的刀下逃生,從你的劍下救走趙美容,怕我們這些人不是敵手。”
於洪聞言沉思不語,劉金定這個名字,他早就刻骨銘心。心想,我和她只見一面,她慷慨陳詞,述說我南唐交兵不利,指責我南唐無理,又勸我回山,字字有力,句句在理,以攻心之法,滅我銳氣,說明她有勇有謀,是我於洪大敵。又一想:女子從來都是舌尖嘴快,能言善辯,動起手來,未必是我的對手。我又請來這麼多的好漢,還勝不了一個劉金定?何不讓劉金定出城,疆場交戰,我在一旁觀察她的武功、刀法,再想辦法勝她。想至此,說道:“林元帥!我看咱們討敵要陣,叫劉金定出馬,打一仗看看。”
林文善點頭,親自點了三千人,於洪帶著請來的眾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