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金鑾殿王樸勸周主 高平關匡胤借人頭(第4/5 頁)
將,正在紮營,好像是來打高平關。高行周氣得把書扔在地上:“老賊郭威欺我太甚!我沒發兵算你便宜,還敢來興兵犯境,這是找死。來呀!給我備馬抬搶,疆場列隊!”說完,要站起來,哪知道一股火撞得眼暈頭昏,心裡一陣亂跳,他又坐床上了,出了一身涼汗。
他閉上眼睛養養神,可把書童嚇壞了,急忙拿來藥研開喝下:“王爺你別出去了,等少爺回來吧。”
正這時,樂元福走進書房:“千歲,今有趙匡胤求見。”
“什麼,趙匡胤來了?帶多少人?”
“就一個人。”
“跑這送死,放他進域。傳本王將令,擊鼓升堂!”
“是。”樂元福出門傳將令:“元帥升堂!”後院是王府,前院是帥堂,鼓聲“咚咚”一響,忙壞了文武官員,跑去站立。中軍官騎馬到城下,舉起大令高喊:“王爺有令,放趙匡胤進城。”“喳!”“呼拉”過來二百來人,各拿弓箭守在城門洞兩旁,怕一開城門,後周的人馬衝進來。準備好了,開關去鎖,“吱呀呀”只開半扇門,放下吊橋。“哎!趙將軍請進吧。”趙匡胤打馬上吊橋,看著半開的黑洞洞的城門,活像只餓虎張著血盆大口。趙匡胤只覺得脖子後面直冒冷氣,回頭望望連營,暗想:多看一眼吧,不定能不能回來啦!又一想:大英雄視死如歸,畏畏縮縮讓人恥笑。趙匡胤催馬進了城門。中軍官高舉大令:“趙將軍隨我來!”
趙匡胤隨中軍直奔帥堂。路上趙匡胤合計,這話怎麼說好呢?此時,心亂如麻,也不知道該講哪句合適了。心想:到那再說吧。這時來到帥堂前,趙匡胤下馬,把韁繩拴在樁橛上,寶劍摘下來,交給轅門官,跟隨中軍往裡走,來到轅門前止住腳步,抬頭觀看:
轅門生煞氣,寶帳起光華。影壁牆把貪狼畫;畫松樹把印掛;又畫毛猴把蜂拿:這就是,封侯掛印一點不差。左角門裡站幾家,穿圓領戴烏紗。右角門下站幾家,頂金盔掛金甲,脅下就把兵刃挎。
往裡看,有刀架,有:一刃刀、二刃刀、青銅刀、大砍刀、九耳八環刀、三尖二刃刀、勾摟象鼻刀、青龍偃月刀、鋸齒飛鐮刀,寒光灼灼擺滿刀架。
這邊看,有槍架,有:金絲槍、銀絲槍、小銀槍、點鋼槍、五鉤神飛槍、虎頭鏨金槍、金鏨提爐槍、八寶駝龍槍、三尖四刃槍、丈八蛇矛槍,一杆一杆插在槍架。
這邊瞧,有劍架,有:青罡劍、白虹劍、紫電劍、三尺連環斬殺劍、青鋒劍、雙刃劍、斬將奪旗把敵殺。
那邊望,有戟架,有:畫杆戟,描金戟、烏龍戟、方天戟、鑌鐵戟、困龍戟,一杆杆俱在架上插。
這邊看,有斧架,有:加鋼斧、點鋼斧、宣花斧、車輪斧、八卦開山斧、朱雀板斧,俱在架上插。
這邊看,有大炮,一門門上滿沙。有:大將軍、二將軍、西瓜炮、牛腿炮、百子連珠炮。
那邊看,還有鉞,有:雞爪鉞、金鑽鉞、鴛鴦鉞、提爐鉞、八卦開山鉞,大放光華。
那邊看,還有叉,有:三股叉、五股叉、託天叉、煙雲叉、點鋼叉,插在兵器架。帥府前八杆大旗迎風招展。
趙匡胤看罷,倒吸一口涼氣,心說:今天我可開了眼界。從我出世至今,走南闖北,見過無數夠帥才的武將,都是自命不凡,可是和高王爺相比,真是差之天地。高王爺真有經天緯地之才,定國安邦之略,就看帥府軍紀,此人敢比諸葛、姜尚,不亞如當年的韓信。想到這,不由得肅然起敬。
又抬頭往帥案後邊觀看,只見虎皮高交椅上端坐一員老將,正是高行周,二年沒見面,又老了,面容憔悴,眼窩塌陷,鬚髮皆白。頭戴帥字金盔,腦後飄灑斗大朱纓,身穿軟甲,外罩大紅披風,下身案子遮著看不見。別看老將軍面容憔悴,可精氣神不減當年,坐在上面怒目而視,真如鋸角的蒼龍,掉牙的猛虎。
趙匡胤看罷不敢怠慢,緊走幾步,上前施禮:“老伯父在上,侄兒趙匡胤給老人家問安。”
此時高行周氣得都說不出話來了。心想:趙匡胤哪,你是小瞧我呀!老夫城中兵多將勇,那郭威都不敢來,你一個人就敢闖我的高平關,膽子也太大了!不看在你爹趙弘殷的面上,在城門洞就把你斬了。我看你先說什麼?高行周壓住火問道:“下跪者可是郭威的元帥趙匡胤嗎?”
“正是小侄。”
“你到我高平關有何貴幹?”
“小侄不敢明言。”
“講!”
“我怕你老生氣。”
“我不生氣,有話你就說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