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承佑被刺白雲寺 郭威借夢殺匡胤(第2/4 頁)
起老祖宗來了。
茶酒使郭允明跪在劉承佑的身後,暗想:京城已破,漢朝算完了,不如另擇新主,投靠郭威。可是我要就這麼空手去,恐怕人家不能收我,事到如今我怎麼才能立個功呢?……有了,乾脆殺了劉承佑,我也好立功贖罪。這小子打定主意,尋找機會。
正在這時,廟門被人“轟隆”一聲推開了,聶文進、後匡贊連忙出殿去迎敵。郭允明以為郭威到了,抽出腰刀,用足力氣,照著劉承佑的後心刺去。“撲!”“啊!”劉承佑大叫一聲。郭允明用腳一蹬屍體,拔出腰刀,在劉承佑的身上擦了擦血跡。他是揚揚得意:“這可是首功一件!”轉身出殿,想去報功,抬頭一看,嚇得膽裂魂飛。從外邊闖進來的不是郭威的人,是劉承佑的十幾名親兵衛隊保駕來了,後匡贊領他們直奔大殿。郭允明一看,嚇得連連後退,面色蒼白。
後匡贊看見劉承佑被殺:“郭允明,這是怎麼回事?你刺殺天子,反賊!你膽敢殺主求榮,把他亂刃分屍!”十多個人各持兵器,步步相逼。郭允明面無人色,往大殿裡直退。現在後悔也晚了,榮華沒換來,倒落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他心想:我要落在他們手,更遭罪。不如自刎一死,也好落個囫圇屍首。想到這,他把刀橫在脖子上,牙一咬,心一橫,雙手使勁,“喀嚓”自盡身亡。死屍倒地,這些人到近前,各擺兵刃,一陣亂剁,砍成肉泥了。
後匡贊說:“天子駕崩,咱們怎麼辦呢?”
“漢室已亡,投降吧。”
正在這陣,史彥超、曹斌帶人趕到,後匡贊等人扔兵刃投降。史彥超叫當兵的找來兩領蘆蓆,蓋上劉承佑和郭允明的屍體,然後押著後匡贊等人回到皇城。到這一打聽,方知後漢大臣金臺御史潘仁美和團練使韓通歸降了郭威。史彥超和曹斌到了八寶金殿,二人上前交令。郭威大喜,功勞簿上記了功。又派人捉拿蘇逢吉的女兒蘇皇后,這時有穿宮太監報喪:“蘇皇后上吊自盡。”郭威傳令:把蘇皇后盛殮起來,和劉王同葬在王陵;把蘇逢吉、蘇豹和李業,押到史弘肇的墳前,開刀問斬,為死者報仇,家眷趕出京城。
這時,太后李三娘來到金殿,郭威也覺得不好意思,連忙跪倒施禮:“臣郭威參見太后國母。”
李三娘含淚說:“郭愛卿,你是託孤老臣,先王的心腹,許別人造反,可不該你反。當今天子尚在年幼,是你的晚輩,再不對也不該你興兵,能對得起死去的老主嗎?”
幾句話問得郭威面紅耳赤,他本意想登龍位,另起國號,見了李三娘就覺得不好意思了。思量了半晌,說道:“國母,臣此番興兵,可不是為了奪江山要社稷,而是為國除奸,為民除害,討伐蘇、李二賊。想不到萬歲被騙出皇城,在白雲寺被郭允明所殺。當今駕崩,漢室江山怎麼辦?我還是漢朝老臣,可保劉家人登基。”
“郭愛卿,此話當真?”
“絕無二意!”
“就算哀家冤枉你了。”
“太后,不知劉家何人繼位?”
“你看呢?”
“太后定奪,臣聽之。”
“好吧。先皇只留我皇兒承佑一子,承佑又無子,沒立東宮殿下,只有先皇的叔伯兄弟劉贄為本家,可立劉贄為君吧?”
“臣謹遵懿旨。”
李三娘含悲忍淚回後宮,郭威等張羅新君即位。
劉贄是漢東節度使,此時並不在朝中。李三娘下詔書調劉贄還朝,暫且不提。
單說郭威手下的將官,得知要立劉贄為新主,可都不幹了。軍師王樸、石守信等人去找郭威:“我們出生入死跟主帥入京,為的是什麼?劉承佑害過我們,我們進京逼死聖上和娘娘,仇深似海。劉贄繼位,定給他侄兒劉承佑報仇,那時我們一個也活不了。不如廢劉立郭,元帥,我們保你了!”說完,扯麵黃旗,披在郭威身上。眾將呼拉跪倒,口稱:“參見吾皇萬歲,萬萬歲!”歡聲雷動,震撼京城。
郭威因勢利導,請出李三娘,說明稱帝原因,這是眾將的心願,天心民意,不可違抗。李三娘見滿朝淨是郭威的心腹,大局已定,難以挽回,含淚點頭拜見新主,又下詔書,貶劉贄為湘隱公。劉贄這皇上當得窩囊,沒登基就退位了。
選吉日,郭威即位,國號“後周”,改元“廣順”,另換旗號。諡劉承佑為隱帝,封李太后為聖昭太后,搬到養老宮。立柴榮的姑母柴一娘為皇后,封柴榮為晉王,郭威又收柴榮為義子。從此柴榮是一步登天了,東宮守闕殿下,娶妻符氏,乃符彥卿之長女。之後又大封群臣,有功則賞,有過則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