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借人頭行周自刎 報仇冤懷德發威(第1/4 頁)
老王爺高行周,聽說趙匡胤來借人頭,氣得鬚髮皆奓,傳下將令,綁上趙匡胤推出斬首。趙匡胤一不害怕,二不求饒,也不巧辯,將胳膊往後一背,老老實實地叫人捆上,不用架著,也不用推搡,轉身往外就走。好像怕死晚了,趕不上進酆都城,誤了閻王爺點卯。
他的一舉一動,高行周看得很清楚,暗想:這個人犯什麼病啦,願意死呀?好像殺別人,與他無關?其中定有緣故。想到這,衝下邊一招手:“等等!先把他給我帶回來!”
趙匡胤還不愛回來,有人猛地一推,才來到帥案前。高行周說:“趙匡胤!”
“在。”
“你想拿我的腦袋立功贖罪,為什麼不攻打關城,卻進城乖乖送死?”
趙匡胤說:“我哪敢和您動手!您老人家殺法驍勇,少年成名,中年為將,老來為帥,老當益壯,我怎敢冒犯虎威?滑州之戰,您老馳騁疆場,殺得我軍落花流水,周主郭威至今驚魂未定。我和您老交手,兩個照面就甘拜下風了,再打高平關,那是討二皮臉哪!”
高行週一聽這些話,像吞了一粒順氣丸,特別舒服。病了這麼些日子,吃了不少藥,也沒這副藥靈,氣消了一半。“打不過我你就借人頭,老夫能借嗎?”“借是人情,不借是本分,我不強求。”“你懂不懂到這兒借腦袋是太歲頭上動土、虎口裡拔牙,自來尋死?”
“明白。我就是來送死來了,我樂意死在你老之手。”
高行周聽了這個彆扭:“你可以抹脖子、上吊,非死我手裡做什麼?”
“高王爺,我主郭威叫我取你的人頭,我要不來,為抗旨不遵,乃為不忠;父母也被牽連,又落個不孝;和你打我又不是對手,反而損兵折將,踩壞良田,坑了老百姓,豈不落個不仁不義?我到城裡來向你借人頭,準知道你得殺我。我一死,為國盡忠,英名常在;也保全我父母得以善終。另外,我也願意死在你手,傷在小卒手丟人,死在王爺之手我覺得光彩。王彥章就是前車之鑑,因為喪在英雄之手,成為人們的美談,也算傳留後世啦。我今日到高平關,想借王爺的刀,保全我忠孝之名,你老也算成全我了,我謝謝你老,快殺吧!”說完,轉身要下大堂。
高行周說:“就衝你這幾句話,我不殺了。來人!給他鬆綁。”
“是!”軍卒們嘴裡答應,可誰也不動手。連樂元福和馬全義也合計:這兩個人全有邪病啊?一個前來送死,另一個就不殺。趙匡胤到高平關來借人頭,就該宰了,成全他忠、孝、仁、義得了,幹什麼又鬆綁?
他們哪知道,高王爺被趙匡胤這幾句話說得打個冷戰,暗想:趙匡胤想借我的刀流芳千古,要真把他殺了,我落個罵名萬載;趙匡胤一死忠孝雙全,我反落個不仁不義。多虧我問問,險些中了老匹夫郭威的毒計,這個人殺不得。高行周又打量一番趙匡胤,不由暗自佩服:別看他年紀不大,卻視死如歸,我不如他。
趙匡胤這個人很聰明,臨出兵軍師王樸囑咐幾句話,他心裡明白了。高行周喜歡剛直不屈的硬漢子,忠孝雙全的英雄,最恨膽小怕死、朝三暮四之人。他明知道攻城打不勝,敗了名聲又不好,莫不如一刀一槍不動,送死上門,也許高行周看在老一輩面子上能保住性命。這就是趙匡胤在關西路上闖蕩學來的高招。
這次高行週二次傳令,給趙匡胤鬆綁,然後下了帥案,由樂元福陪著奔後室。高行周倒背雙手,腳步緩慢,邊走邊思索,心裡像開鍋一樣:想老夫十二歲出世,雞寶山報號,大戰王彥章,結識火山王,攻無不取,戰無不勝,保了漢主劉王,忠心無二。老主對我情同骨肉,待為知己。只說君臣共圖大業,江山永存,想不到反賊郭威奪下江山,幼主駕崩,漢室夭亡。我本應興漢滅周,重整社稷,怎奈天不作美,老夫身體不佳,郭威兵強將勇,又是人心所向,想來我是報仇無望。既然漢室已滅,我生不能報國,就該追隨漢主到地府,與國同休方為忠。至今我卻偷生於世,慚愧呀慚愧!趙匡胤為了盡忠郭威,引頸等死,我成全他盡忠,誰成全我呀?殺了他,漢室也興不了,周朝也不能滅,不如我一死,成全趙匡胤,此人將來必成大器。
一想到死,高行周立刻覺得頭暈目眩,精神恍惚,腳步沉重。心中暗想:我若一死,倒落個忠字,可扔下年邁糟糠和幼子懷德何人照料?城中眾將成了無頭的孤雁啦!
又一想:我不死,趙匡胤沒有我的人頭,回京也得死呀!我要是殺了趙匡胤,反倒替郭威報了仇,又坑了趙弘殷,豈不是親者痛仇者快,反中了郭威奸計?眼下,郭威兵多將廣,我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