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疆場上馮茂認父 唐營中於洪誇口(第3/7 頁)
壽州,三十里內的老百姓全趕走了,唯獨沒攆淨明禪師,因為他是出家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與世無爭,不會幫大宋。更主要的原壽州大帥劉仁瞻和禪師要好。就這樣,安宮長萬到廟內見著淨明。老朋友見面十分歡喜。和尚不讓安宮居士走,叫他住幾天。老人也不想走,他想聽聽壽州訊息,每天和淨明下棋,晚上出來到壽州城下看看。他來了兩天了。
今晨,淨明和安宮居士談壽州情況,南唐元帥厲害,大宋朝要吃虧,叫馮茂聽見了。馮茂一想,壽州城外打仗呢,一定熱鬧,我偷著去看看。就這樣,他趁師父和老和尚下棋,到壽州打了一仗。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名姓和身世,所以,趙匡胤在疆場問他名姓也說不上來。
安宮老人下完棋發現徒弟丟了,就知道到壽州去了。他領著侄子到前敵一看,馮茂在那兒正和趙匡胤說話,說什麼聽不清。和梅聲遠打仗也瞧見了,見他徒弟沒吃虧,才離開疆場,先行一步,叫侄子把馮茂找回來,到樹林中。
今天安宮長萬把馮茂的以往經過詳細說了一遍。馮茂聽後如夢方醒,今天在疆場上幫忙幫對了,既然我爹在城裡,我得看看長的什麼樣?忙說:“師父,我想見見我父。”
安宮老人說:“現在你父被困壽州,你應該救父盡孝,宋皇帝被困,你該救主盡忠。你的本領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你可到壽州解圍。多咱發現你的本領不行,還得學,再到岐山下來找我,記住師父的名字就能找到。”
馮茂樂意去前敵,又捨不得師父:“師父,我救父回來就到你身邊盡孝。”“好吧!你快走。”說著,安宮老人從懷裡拿出個小包:“這個小包裡是你的金鎖,上邊有你的名字,你從小掛在脖子上,你拿他前去認父。”
馮茂答應,安宮長萬又拿過一個百寶囊遞給馮茂:“這是師父我年輕時候用的,贈給你,將來有用。到前敵如果遇上老道於洪,你可要多加小心。”
安官老人千叮嚀萬囑咐,師徒難捨難離。馮茂接過金鎖和百寶囊,跪地下給師父磕了仨頭,又給師兄行禮,師徒灑淚分手。
馮茂離開師父直奔壽州。心急似箭,心想,我活這麼大,不知父母是誰?這回我到宋營去認父,我爹不定多高興呢!明天我去打黑大個子,南唐要倒黴了。思思想想走得很快,來到方才打仗那個地方了,抬頭一看:疆場上一個人也沒有,遠處是南唐營盤,面前是壽州城,城頭上軍卒巡邏,大旗迎風招展。
原來馮茂被師兄叫走以後,趙匡胤害怕吃虧,叫高懷亮收兵。林文善也收兵回營。
單說宋將進了壽州,隨營的郎中給高懷亮治傷。眾人來到帥堂商議軍情。高懷亮說:“今天要是沒有小矬子救我,我命休矣。這個人本領不小,不知小恩公哪去了。”
趙匡胤說:“是呀,有他不愁戰敗林文善,這孩子上哪兒找?”
君臣正在議論,中軍官進來報信:“啟稟萬歲和元帥,在疆場上幫我們打仗的那矬將軍來了。”
帥堂上的人聽這話,又驚又喜,趙匡胤問:“他來有什麼事?”
“他說要找他爹。”
“誰是他父親?”
“沒說。”
趙匡胤沉思不語,這個孩子性格古怪,疆場上見面,他連真名姓都不敢報,怎麼轉眼來認父了,其中是否有詐?想到這,轉身問苗從善:“軍師,矬將軍的父親是誰呀?”
“萬歲,問問他就知道了。”
趙匡胤想這話說得多沒勁:能問他我問你幹什麼?“你不覺得這孩子奇怪?”
“說怪就怪,說不怪,就不怪。這個人本領高強,我營中又缺人,方才他走了,咱們想他;他回來了,不能拒之門外。為了防止有詐,可到城頭上問問他的根基,如是我城中哪家大臣之後,那真是萬歲的洪福。”
“有理有理!眾卿隨孤登城一望。”
“是。”言罷,眾人來到城頭,往下一瞧,正是那個矬子。
趙匡胤滿臉堆笑問道:“大英雄你可想死孤王了?”
馮茂仰臉一瞧,說話的人他認得,急忙施禮:“萬歲在上,矬子有禮了。”
趙匡胤奇怪,這一會兒這孩子變樣了,不詼諧了。“將軍,你說你找父親,他是哪位?”
“萬歲,剛才是我不好,和你開玩笑,你可別生氣,大人不見小人怪,大人生小人氣,也就成小人了。”
趙匡胤心想,衝他這幾句話,我也不生氣,我怕當小人。忙說:“孤不怪。”
“我知道你不能怪我,你疼我,喜歡我,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