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趙匡胤演義 > 第十回 疆場上馮茂認父 唐營中於洪誇口

第十回 疆場上馮茂認父 唐營中於洪誇口(第2/7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趣翻三國之軍師有奇謀

“師父,我又把話說錯了。”

“你在我身旁十五年,為師沒講,今天將你的身世告訴你,你可以到前敵認祖歸宗。”

“你老越說我越胡塗,我的父母是誰呀?”

“傻孩子,這事瞞你十多年呀,你父是大宋朝官員,官拜吏部尚書,姓馮字景川,你母張氏,只有你一個兒子,你名叫馮茂。”

小矬子聽了眨巴眨巴眼睛:“我叫馮茂?剛才我在疆場上還報的無名氏呢。師父,我家在哪兒,怎麼來到你老身旁?”

“說起來話長,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老人家手捋長髯,追憶往事。

這位武術大師,家住陝西鳳翔府岐山下隱賢莊,人稱岐山居士,複姓安宮,雙名長萬。有個外號叫“尋海蒼龍”。

那一年安宮長萬到汴梁會友,在城外廟會上撿到個小孩,脖子上掛著個金鎖,上邊鏨著“馮茂”二字。安官長萬拉著馮茂站在廟會上等人認領,等了半天沒人認領,馮茂孩子不認生,跟著安宮長萬,不哭不鬧,買東西就吃,拉他走跟著走。安官居士很喜歡,細看看孩子,這孩子雖然瘦弱,看去挺精神,一對小眼珠滴溜亂轉,明亮放光,透著聰明。

天過午了,就把他領到店房裡,馮茂名到家一樣,晚上不找媽,問什麼答什麼,就是名姓,父母都說不明白。安宮長萬有了私心:我這輩子沒兒子,這孩子給我當兒子吧。就這樣,把這馮茂帶到陝西家中,一說經過,妻子張氏也很喜歡;自己不生孩子,抱一個也挺好。等到了十歲,馮茂不見長,十歲孩子看上去,好像五六歲,還那麼高。別看個子矬,心眼可不少。安宮長萬明白,這孩子是個矬子,我有個矬兒子,叫人笑話,也難看呀!得了,當徒弟吧!又成了徒弟。

老人白天教文,夜晚教武,下了苦功。和馮茂一塊練武的還有個孩子,是安宮居士的侄子,叫安宮發,乳名叫發子。比馮茂大五歲,兩人一起長大,一塊練武,安宮發可不如馮茂學得快。馮茂天資聰明,心眼還多,教什麼會什麼,又會來事,師父眨巴眨巴眼,他就知道要幹什麼。安宮長萬喜歡他;又因他長得太醜,有缺陷,怕別人瞧不起,所以,對他格外痛愛,單教單練。轉眼十五年,藝業學得不錯,因為身體矬,特意給他打造一對小棒槌。這馮茂練就的飛毛腿,穿山跳澗如走平地。

馮茂哪都好,天生詼諧,就是愛開玩笑,除了他師父,和誰都開玩笑。誰都喜歡他。

數月前,安宮長萬到京城訪友,談起馮茂時,朋友告訴他,朝中吏部尚書馮景川十幾年前生了一個孩子叫馮茂。當初馮景川保的北漢王劉崇,他在汴梁縣城衙門裡當個刀筆小吏,為人正直,才華橫溢,很得人心,三十歲喜得貴子,取名馮茂。馮景川夫妻老來得子,愛如掌上明珠,對馮茂驕生慣養。五歲那年,由家人馮義帶領去逛城外廟會,廟會上人多,把孩子給丟了。馮義急壞了。回到城裡,跟馮景川一說,馮大人四處貼告示尋找兒子,一連幾年也沒有音信,就把找孩子事放下了。

後來,馮景川保過大周;趙匡胤登基,重用周朝老臣,仍任吏部尚書之職。這次,安宮長萬進京訪友,知道了馮茂的身世,心裡很是不安,一打聽馮景川隨皇上出征南下,安宮長萬更著急了。馮景川已經年過半百,打仗生死未卜,一旦有個三長兩短,馮大人再也見不到兒子了,我愛徒弟,人家更想兒子。

怎麼才能兩全其美呢?忽然老人有主意了,我領他到南唐去,順便看看老朋友,再打聽一下戰事如何?如果趙匡胤打勝仗,就不用錦上添花;打了敗仗,我帶孩子去見馮景川,成全他們父子見面,再給他們幫幫忙。

就這麼,安宮老人回到家中,安頓好家中之事,領著侄兒安宮發、徒弟馮茂奔金陵。從陝西出發,邊走邊遊山玩水、訪友拜廟,走得太慢,整走了好幾個月才到淮河一帶,打聽戰事,趙匡胤淨打勝仗,得朱叉關、雙江關、壽州,沒費力。安官長萬放心了,馮茂不能放走,讓他回家成了小少爺,不能下苦功,誤他學本領。我這點藝業還沒教完,得了,我帶他回去吧,等馮景川回京再說吧。

他要往回走,忽然想起壽州城外二十多里的地方,有座廟叫清淨禪林寺,廟裡的住持和自己是好友,我既然來了,別越門而過,應該看看,這麼大年歲,來不了幾回,看看吧。就這麼,他想奔清靜禪林寺去。沒想到離廟差幾里地過不去了,南唐兵困壽州,紮上帳篷。安宮老人聽說困壽州,心中著急,趙匡胤遇難,我更得進去打聽戰情;白天不讓進,晚上三個人偷過南唐營,找到廟宇見著老和尚。

南唐兵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什麼?女帝也是穿越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