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洪武六年四月(第1/4 頁)
第一幕:宗廟祭祀,典章初定
【時間】:洪武六年夏四月壬申朔,清晨的陽光灑在太廟的琉璃瓦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太廟內香菸嫋嫋,瀰漫著莊嚴肅穆的氣息。】
【地點】:太廟
【朱元璋身著龍袍,神色莊重,帶領著一眾大臣進行祭祀儀式。儀式結束後,禮部尚書走上前,恭敬地向朱元璋奏報。】
禮部尚書(聲音沉穩,字正腔圓):“陛下,關於郊廟犧牲的處置,臣等有奏。已在滌的犧牲,若有傷便移出,死去則埋之;若有疾,便養於別所,待肥後再用,若死亦埋之。未及滌卻有疾傷的,歸所司充作庖廚之用。”
朱元璋(微微點頭,目光堅定):“准奏。祭祀乃國之大事,這些細節不可有差池,關乎我大明的國運與百姓的福祉,定要謹慎行事。”
【旁白:太廟祭祀,是明朝尊崇祖先、維繫國家根基的重要儀式,朱元璋深知其中意義,每一個環節都要求嚴格。而在這個月初,關於祭祀的諸多事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過了幾日,癸未這天,朱元璋在朝堂上,神色凝重地對中書省及禮部官員說道。】
朱元璋(語氣平和卻不失威嚴):“朕命你們定製各省祭祀境內山川之神的典制,此事進展如何?”
禮部尚書(連忙出列,恭敬地回答):“陛下,臣等已議定。各省祭風雲雷雨及境內山川神,共設一罈二神位。祭期定在……祭品方面,規定為……天下十二省山川,各省自行祭祀,只是甘肅剛歸附不久,仍附祭於京師。各城隍神則在春三月三日、秋九月九日祭祀。”
朱元璋(仔細聽完,思索片刻後):“如此甚好,祭祀山川城隍,可保一方平安,你們務必將這些規定傳達至各省,讓各地嚴格執行。”
【旁白:在古代,祭祀山川神靈被視為安撫天地、祈求風調雨順的重要舉措。這十二省,涵蓋了當時大明的主要地域,從江南水鄉到北方邊塞,從西南邊陲到中原腹地,每一處山川都承載著當地百姓的希望與信仰。而甘肅,作為新歸附的地區,在祭祀上仍與京師相連,彰顯著其特殊的地位,也體現了朱元璋對邊疆地區的重視與關懷。】
第二幕:官員任免,各司其職
【時間】:甲戌日,朝堂之上氣氛莊重,官員們身著朝服,整齊排列。】
【地點】:朝堂
【太監高聲宣讀旨意:“工部尚書黃肅、刑部尚書高萬傑為廣西行省參政,刑部郎中高暉、磨勘司令呂宗藝為福建行省參政。”】
【黃肅和高萬傑出列,跪地謝恩。】
黃肅(聲音洪亮,充滿感激):“臣黃肅,承蒙陛下信任,定當在廣西行省盡心盡力,不負陛下重託。”
高萬傑(同樣激動地說):“臣高萬傑,願為陛下分憂,為廣西的治理鞠躬盡瘁。”
【旁白:廣西行省,地處南方邊陲,多民族聚居,地形複雜,既有茂密的山林,又有蜿蜒的江河。這裡資源豐富,但治理難度也較大。黃肅和高萬傑前往廣西,肩負著穩定地方、發展經濟、促進民族融合的重任。】
【與此同時,福建行省也迎來了新的官員。福建背山面海,海岸線漫長,海外貿易發達,同時也面臨著倭寇侵擾等問題。高暉和呂宗藝到任後,將在這片土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為福建的繁榮與安寧努力。】
【日子一天天過去,戊子日,又有新的任命。】
太監(再次宣讀):“孔克表為翰林修撰兼編修。以監察御史茹太素、戴信、何文、鄭思先為四川按察司僉事。”
【孔克表一臉謙遜,跪地謝恩後起身退下。而茹太素等四人,也鄭重地跪地領旨。】
茹太素(表情嚴肅,眼神堅定):“陛下,臣等定當在四川按察司,公正執法,肅清吏治,不辜負陛下的期望。”
【旁白:四川,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但地形險要,易守難攻。這裡的吏治情況,直接影響著百姓的生活和國家的穩定。茹太素等人前往四川,將肩負起監督官員、維護司法公正的重要職責。】
【到了辛丑日,朝堂上又宣佈了新的任命:“兩浙鹽運副使李泰為刑部侍郎。”】
李泰(激動地跪地):“陛下,臣必當在刑部,為大明的律法推行,為百姓的公平正義,竭盡全力。”
【旁白:兩浙地區,是明朝重要的鹽產地,鹽運關乎國家的財政收入。而刑部,則是掌管國家刑罰政令的重要部門。李泰從鹽運副使調任刑部侍郎,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