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 第240章 眾擎易舉

第240章 眾擎易舉(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

欣欣向榮……而這一切,僅僅只是開始,更大的變化,還在醞釀之中……

夜深人靜,郭凌峰站在窗前,望著遠處閃爍的點點星光,一封來自西北邊陲的信箋,靜靜地躺在他的桌上,信封上,赫然寫著“十萬火急”四個大字……

夜涼如水,郭凌峰緊鎖的眉頭在看到信箋的內容後,一點點舒展開來。這封來自西北邊陲的“十萬火急”的信,並非壞訊息,相反,它帶來了令人振奮的訊息:當地一位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先生,在閱讀了新式教材後,不僅對改革表示了極大的支援,還親自寫信給遠在京城的舊學派領袖人物——朱熹,希望他能到各地走走看看,親身感受新式教育帶來的變化。

朱熹,作為理學的集大成者,一直以來是傳統教育的堅定維護者。他曾對郭凌峰的改革措施提出過質疑,認為過於激進,擔心會破壞傳統文化的根基。然而,當他收到老先生的來信,看到信中描繪的各地教育欣欣向榮的景象,以及那些曾經對新式教育充滿疑慮的舊學派學者們,如今都積極參與到改革中來,他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觸動。

他放下信箋,捋著花白的鬍鬚,陷入沉思。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傳播儒家學說,卻也看到了傳統教育的弊端:僵化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資源分配的不均,讓許多貧苦子弟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而郭凌峰的改革,卻像一縷春風,吹散了籠罩在教育上空的陰霾,讓知識的種子,有機會在更廣闊的天地間生根發芽。

思慮再三,朱熹決定親自前往各地考察。他一路走訪,看到了那些曾經破敗不堪的學堂,如今都煥然一新;看到了那些曾經面黃肌瘦的孩子們,如今都精神飽滿,充滿求知慾;更看到了那些來自京城和宮廷的教師們,不辭辛勞,將知識的火種播撒到每一個角落。

他走進課堂,與孩子們親切交談,詢問他們的學習情況。他翻閱新式教材,發現其中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許多新的思想和理念,更貼近實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一次與當地教師的座談會上,朱熹感慨道:“老夫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廣儒家學說,卻也看到了傳統教育的弊端。郭大人推行的改革,可謂是切中時弊,為教育事業的發展開闢了一條新路啊!”

他的這番話,無疑是對郭凌峰改革成果的最高肯定,也意味著舊學派與新學派之間隔閡的消除。自此,越來越多的學者加入到教育改革的隊伍中來,他們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動著教育事業的發展。

時間飛逝,轉眼間,幾年過去了。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各地的教育水平都有了顯著提高。

這一天,京城舉行盛大的典禮,表彰在教育改革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郭凌峰站在領獎臺上,回顧一路走來的艱辛與成就,心中充滿了感慨。他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但他堅信,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突然,臺下遞來一張紙條,郭凌峰開啟一看,臉色頓時變得凝重起來。紙條上只有短短的一句話:

“小心,有人要對你不利……”

郭凌峰的目光從臺下那一張張欣喜、敬佩的臉上掃過,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掌聲雷動,他穩穩地接過代表著肯定與榮耀的獎章,深吸一口氣,開始了他的獲獎感言。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今日之成就,離不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更離不開……”他頓了頓,目光投向人群中一位身著明黃色衣裙的少女,少女清麗的臉上帶著一絲傲嬌,卻掩蓋不住眼中的喜悅與自豪。郭凌峰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更離不開每一位心懷理想,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的有志之士!”

臺下,陶夭夭感受著郭凌峰的目光,臉頰微微泛紅,卻挺直了腰板,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這幾年,她與郭凌峰並肩作戰,共同經歷了改革路上的風風雨雨。從最初的方案制定,到教材編寫,再到教師培訓,她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見證了教育改革一步步走向成功。

“然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郭凌峰的聲音再次響起,語氣中帶著幾分凝重,“我們深知,教育改革任重道遠,未來還有更多挑戰等待著我們去克服!”

他的目光再次掃過臺下眾人,最後停留在朱熹身上。這位德高望重的理學大家,此刻正捋著鬍鬚,臉上帶著欣慰的笑容。看到郭凌峰的目光,他微微點頭,表示肯定。

“為了讓我們的教育事業更上一層樓,我有一個想法……”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萬古修仙家族王者位面之起源奈米傳承漫威世界的超賽亞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