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知識燈塔(第1/3 頁)
“與眾不同的課程?”眾人面面相覷,眼中充滿了好奇。劉大儒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率先發問道:“敢問郭大人,這與眾不同究竟是指……”
郭凌峰微微一笑,目光掃過臺下眾人求知若渴的眼神,緩緩說道:“我打算在書院中開設算學、格物、農學等實用性課程,教授學生們新的知識和技能。”
“算學?格物?”劉大儒捋著鬍鬚,眉頭微皺,“這些都是奇技淫巧之術,豈能與四書五經相提並論?”
“劉大人此言差矣,”郭凌峰不慌不忙地解釋道,“算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世間萬物執行的規律,格物則能讓我們探究事物的本質,這些都是推動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力量。”
“可是……”劉大儒還想再說些什麼,卻被郭凌峰抬手打斷。
“我知道諸位心中還有疑慮,但請相信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和百姓的未來。”郭凌峰的目光堅定而有力,“我希望培養的是能夠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新一代人才,而不是隻會死記硬背的書呆子。”
在郭凌峰的堅持下,新的教育制度最終得以推行。書院裡,學生們不再只是埋頭苦讀經書,而是開始接觸到各種新奇的知識和想法。
“為什麼太陽每天都會升起和落下?”
“為什麼水能滅火?”
“為什麼植物可以生長?”
課堂上,學生們踴躍地提出各種問題,郭凌峰則耐心地為他們一一解答,鼓勵他們大膽質疑,積極探索。
“記住,”郭凌峰語重心長地說道,“不要被固有的思維模式所束縛,要敢於打破常規,勇於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真正的進步。”
劉大儒雖然對這種新式的教學方法仍持保留態度,但在看到學生們學習熱情高漲,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時,也不禁開始反思自己固有的觀念。
一天,郭凌峰正在給學生們講解幾何學知識,他拿起一塊木板,在上面畫了幾條線段,然後問道:“誰能告訴我,如何才能用最短的線段將這幾個點連線起來?”
學生們紛紛低頭思考,只有小明眼睛一亮,舉手說道:“我知道!可以用直線連線!”
“很好!”郭凌峰讚許地點了點頭,“這就是幾何學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下課後,郭凌峰將劉大儒叫到一旁,指著正在操場上玩耍的學生們說道:“劉大人,您看……”
劉大儒順著郭凌峰的指引望去,只見操場上,當初那些只會埋頭苦讀的學生們,現在正圍繞著一個木架子,用竹木和繩子修建一個小型風車。他們分工明確,有模有樣地工作著,臉上寫滿了興奮與專注。
“這些……是我們的學生?”劉大儒難以相信地喃喃道。在他的印象中,學生們應該是端坐在學堂裡,手不釋卷,哪裡有如今這種自由奔放的景象?
“是的,劉大人。”一旁的孫夫子微笑點頭,“這是郭大人倡導的新教育模式,學生們不僅要學理論,還要用實踐來檢驗,正如這風車工程,便是我們今日的實踐課題。”
一邊說著,孫夫子一邊走向學生群中,開始指導他們如何提高結構的穩定性,確保風車在風中能夠穩固旋轉。學生們興致勃勃地聽取孫夫子的講解,並一一付諸實踐。郭凌峰看見這一幕,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與此同時,一位氣宇軒昂的富商趙四走來,手中捧著一厚摞銀票,熱情洋溢地說道:“郭大人,我願出資贊助學生們的創意專案,給他們提供資金與平臺,讓他們的奇思妙想能夠變成現實。”
“多謝趙四爺的大力支援!”郭凌峰滿懷感激地說,“有了您的幫助,學生們就能更加大膽地探索世界,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現他們的夢想。”
當天傍晚,郭凌峰在書院舉辦了一場特別講座,他站在講臺上,手握話筒,聲音鏗鏘有力地說道:“各位學生,知識不僅僅存在於書本之中,更在於你們的雙手和實踐中。趙四爺今天已經承諾為大家提供資金和平臺,所以我希望你們能盡情發揮自己的才智,把想法變成現實,勇往直前,不怕失敗。”
講座結束後,學生們如潮水般湧向趙四,連聲道謝,同時迫不及待地向他展示自己精心準備的各種創意方案。趙四認真地查閱每一份提案,當場便承諾了幾位學生的專案資助。
郭凌峰站在一旁,看著這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心中不禁感慨,如今的書院,已經成為了真正的知識燈塔,照亮了每一個學生的未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書院中的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