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官場與商場的箇中三昧(第3/3 頁)
我朝,可偏偏此時,上官泠帶著那麼多的朝中新貴投奔了敵國。我南陽正值內憂外患的時局,陛下此時最需要的是直臣,是諫官!所以,越兒覺得姑父不妨可以考慮換一條路子。”
上官沛身為侍郎夫人多年,這官場之道還是懂的,她豈會不知楚越話中真意?
“真不愧是老祖宗最為疼愛的重孫,倒也不負他的多年栽培。這還沒嫁過去呢,便已經在為未來夫家而謀了。”說罷,她揮袖離去。
見她的身影消失在眼前,一直站在拱門後聽牆角的楚華緩步走出,嘆道:“倒也不用她提醒,我向來清楚自己姓上官,但我們也只能幫到這裡了,剩下的還得看他自己的造化。”
相比楚華,楚越似乎更有信心,她伸了伸懶腰,笑道:“我倒是覺得我們那位四姑父是個知進退明事理,會做官的人,不妨可以期待一下。”
說罷,她揮著手離開了院子,重錦堂總行可還有大波人等著自己。
楚越還沒跨進重錦堂內堂,便遠遠地瞧見二叔上官漣站在門口翹首以盼,見她來了也只是笑了笑,然後繼續原地踱步。
,!
她正要開口詢問,便瞥見了兩張空空的椅子,掃了一眼才發現芙蓉堂的老掌櫃錢程不在席位上,還有一位則是錦繡堂的二掌櫃,郭春秋,也是幹了二十年的老人了。
見狀,楚越開口道:“二叔,不必等了,他們不會來了。”
上官漣突然間有些許心疼這個侄女,楚越卻反過來笑著安慰道:“錢掌櫃跟郭掌櫃都是我們商行的老人了,我也能夠理解,我嘛,只不過是一個及笄沒多久的小丫頭,即便我姓上官,可有些東西也不是能夠輕易得來的,比如,名望。”
剛剛從東冥湖州城回到故土的六少上官楚熙感慨道:“可他們卻不一定知曉,若不是你太早離開這行當,如今的名望未必會比我們少。”
只可惜,這就是事實。
楚越笑著拉起二叔上官漣的手,將他按在椅子上,隨後坐上了首座,輕聲道:“人各有志,強求亦是無用,有些事我們還是要儘早商議,首要之事便是湖州城那邊的安排。六哥既然回來了,便留下來接管錦繡堂吧,至於湖州城,王然王掌櫃已於昨日啟程,日後便由他接替六哥的事務。”
七年前,僅僅十歲的六少爺上官楚熙,便被老祖宗派往千里之外的湖州城,這自然不是隨便大手一揮的決定。
上官家,早先在老祖宗上官燭明的手上便是以絲織業起家,故此,上官氏商行雖然多個領域均有涉獵,但多年來始終以重錦堂、錦繡堂等專售絲織品的商行作為中流砥柱。
錦緞、絲綢的原材料自然是蠶絲為最優,雖然上官家在南陽便有幾座私人蠶場,專門用於養蠶繅絲,為各處工坊提供原材料。
但鮮為人知的卻是,由上官傢俬人蠶場織就而成的絲綢錦緞,只是供往各國的民間市場,並不包括供往宮廷的御用品。
有資格運往宮裡給貴人們穿的絲織品,自然是要用更為優質的原材料,而這種原料,便是來自於東冥湖州城獨有的蠶絲——湖絲。
七年前,上官楚熙親身趕赴湖州城,便是為了監督湖絲的產出與運送。
臨近傍晚時分,楚越晃晃悠悠回到錦繡齋,看到楚華正坐在堂中看書,於是笑容僵硬略顯無奈道:“什麼風又把三哥給吹來了,莫不是我院子裡的茶比洛河齋的香?”
那個“又”字咬得特別重。
楚華抬起頭瞥了她一眼,繼而重新埋頭看書,淡淡道:“你們回來了,我還不得趁機歇會兒?這將近一年的時間,就我一個人是那勞碌的命。聽聞有幾位老掌櫃沒來赴會?”
楚越一屁股極為豪邁地坐在他的對面,應道:“可不是?要不然我還能怎麼著,拿著墨池劍衝到他們府上砍他們啊?”
聽聞她這般淡淡的語氣,倒是挺看得開,楚華沒忍住抬頭望著她,隨即不給她裝大方的機會,拆穿道:“你這架勢差不離了吧,白露都跟我說了。”
說罷,楚華便聽到那丫頭輕聲嘀咕著什麼,清理門戶啊,愈發不知道主子是誰之類的狠話。
:()一世浮華半生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