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第5/6 頁)
美好。
那法師在臺上,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籙》,又宣一會《勸修功卷》。展現了對各種經典的精通。
這菩薩款步近前來,輕拍著寶臺,以嚴厲的聲音高聲叫道:“那和尚,你向來只會談論‘小乘教法’,可懂得談論‘大乘教法’嗎?”玄奘聽聞此言,心中不禁大喜,連忙翻身跳下臺來,對著菩薩恭敬地拱手道:“老師父,弟子方才失禮了,多有得罪。眼前的眾多僧人,都講述的是‘小乘教法’,然而弟子卻不知‘大乘教法’究竟是怎樣的。”
菩薩說道:“你所知曉的這小乘教法,難以超度亡者使其超升,只能在世俗中隨波逐流罷了;而我擁有大乘佛法三藏,能夠使亡者昇天,能讓苦難之人脫離痛苦,能修成無量壽身,能做到無來無去。”
正在講述之時,忽然有那負責司香巡堂的官員急忙上奏唐王道:“法師正在講談精妙佛法,卻被兩個患有疥癩的遊僧拉扯下來,亂說一通胡話。”
王令將那二人擒來,只見眾多人簇擁著兩位僧人進入後法堂。見到太宗,那僧人手也不抬,拜也不拜,只是仰著臉說道:“陛下問我何事?”唐王卻認出了他,說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薩答道:“正是。”太宗道:“你既來此處聽講,就該吃些齋飯便罷了,為何與我的法師胡亂講解,擾亂經堂,耽誤我的佛事?”菩薩道:“你那法師所講的是小乘教法,無法超度亡者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超度亡魂脫離苦難,使壽命長久且身體不壞。”太宗聽聞,正色且欣喜地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何處?”
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夠解開百種冤仇的結,消除無妄之災。”太宗又問:“你可記得?”菩薩道:“我記得。”太宗大喜,說道:“快給法師帶路,去請法師上臺開講。”
那菩薩帶著木叉,飛身登上高臺,然後踏著祥雲,直飛到九霄雲外,現出她原來的樣子——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手裡託著淨瓶和楊柳枝。左邊站著木叉惠岸,手持一根棍棒,精神抖擻地站著。唐太宗看到這一幕,高興得朝天朝拜,文武百官也都跪地焚香。整個寺廟裡的僧人、尼姑、道士、俗人、士兵、工匠、商人,沒有一個人不虔誠地拜禱說:“好菩薩啊!好菩薩啊!”有一首詩可以證明當時的情景。
只見那:祥瑞的霧氣瀰漫開來,紛紛揚揚,祥和的光芒護住了菩薩的身體。在九霄雲漢之中,出現了這位女真菩薩。菩薩頭上戴著一頂金色的葉子形狀的髮飾,上面鑲嵌著翡翠,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充滿了生機與銳氣。她的身上穿著一件淡雅的衣服,淺淺的妝容,衣服上繡著盤旋的金龍和飛翔的綵鳳。胸前掛著一對明亮的明月,隨著清風舞動,中間夾雜著各種珍貴的寶石和翠綠的玉石,形成了美麗的環佩。腰間繫著一條由冰蠶吐出的絲編織而成的腰帶,邊上鑲著金色的邊,彷彿能登上彩雲,通向遙遠的仙境。眼前還領著一隻從東方飛來,遊歷普天之下,懂得感恩和孝順的黃色毛髮、紅色嘴巴的白色鸚鵡。只見那觀音菩薩手中託著一個施恩濟世的寶瓶,瓶內插著一枝灑青霄、撒大惡、掃開殘霧的垂楊柳。她的玉環穿過繡扣,金蓮穩穩地踩在腳下。據說,觀音菩薩可以在三天內自由出入人間,這才是真正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啊!
唐太宗見此情景,喜不自禁,竟然忘記了自己的江山;而那些文武官員們,也都被觀音菩薩的慈悲所感動,忘卻了朝禮。在場的眾人,紛紛念起了“南無觀世音菩薩”。
太宗當即傳旨,命巧手丹青描下菩薩的真容。旨意一下,眾人便選出了圖神寫聖、遠見高明的吳道子。此人正是後來在凌煙閣為功臣畫像的那位畫家。吳道子當即展開妙筆,將菩薩的真形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出來。
就在眾人讚歎不已之時,那菩薩的祥雲漸漸遠去,轉眼間便消失在了金光之中。只見半空中滴溜溜地落下一張簡帖,上面寫著幾句頌子,意思表達得十分明白。
頌曰:
禮敬大唐之君,西方有奇妙經文。路途遙遠,足有十萬八千里,大乘佛法殷勤傳頌。此經若能迴歸上國,必能超度鬼魂,超出群倫。若有願往之人,可求得正果金身。
太宗見了頌子,當即下令眾僧:“暫且結束勝會,待我派人取得大乘經來,再秉持赤誠之心,重修善果。”眾官無不遵從。
當時在寺中問道:“誰願領朕旨意,前往西天拜佛求經?”話音未落,旁邊閃過一位法師,他來到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為陛下求取真經,祈求保佑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