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第3/6 頁)
裟的價格,回答說:“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唐太宗驚訝地說:“那袈裟有什麼好處,就值得這麼多錢?”
菩薩說:“這袈裟,只要披上一縷,就能免除大鵬吞噬之災;掛上一絲,便能獲得超凡入聖的奇妙功效。只要坐在那裡,就會有萬神朝拜;一舉一動,都會有七佛相隨。
這件袈裟由冰蠶吐絲製成,經過能工巧匠精心編織而成。它的製作工藝非常精湛,每一片都繡滿了精緻的花朵和圖案,彷彿仙女們用靈巧的雙手編織而成。它的顏色鮮豔奪目,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令人眼花繚亂。穿上這件袈裟後,全身都會被紅色的霧氣環繞,脫下後會留下一段彩雲般的痕跡。這件袈裟不僅外觀華麗,還蘊含著神奇的力量。它能夠穿透三天門的玄妙之光,五嶽山上也會生出寶貴的氣息。袈裟上的西番蓮層層疊疊,璀璨的珍珠如星斗般閃耀。四角鑲嵌著夜明珠,頂部還有一顆祖母綠寶石。雖然不能完全展現出原本的光彩,但也足以讓人驚歎不已。這件袈裟平時摺疊起來,只有遇到聖人時才會穿上。閒暇時摺疊起來,可以透過層層包裹看到彩虹的光芒;而當遇到聖人時穿上,甚至連諸天的神鬼都會為之震驚害怕。袈裟上還裝飾著各種珍貴的寶珠,如如意珠、摩尼珠、闢塵珠、定風珠等,此外還有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等寶物。月光皎潔,彷彿被偷走一般,明亮得如同白晝。太陽昇起,光芒萬丈,與月光爭奇鬥豔。天空中瀰漫著縷縷仙氣,祥雲如花朵般綻放,捧著神聖的氣息。仙氣充盈在空中,照亮了天門;祥雲捧聖,影子遍佈整個世界。光芒照耀山川,令猛虎和豹子驚恐;影子映照海島,讓魚兒和蛟龍動容。沿著邊緣有兩道鎖釦,像金色的鎖鏈一樣緊扣著,而領口則是連環的白玉琮,晶瑩剔透。
詩中贊曰:
三寶巍峨高大,令人敬仰,四道生靈、六道輪迴皆受其評判。明悟本心,領悟養生之法,見證本性,傳遞智慧之光。護持身體,莊嚴如金世界,心境純淨,宛如玉壺中的冰晶。自從佛陀制定袈裟制度以來,歷經無數劫難,誰敢輕易斷絕僧人之路?”
唐太宗坐在寶殿之上,聽到這些話,心中十分高興。他再次詢問:“那位和尚,九環杖有什麼特別之處呢?”菩薩回答說:“我這錫杖,乃是由銅鑲嵌鐵打造而成,共有九個環節相連,就像是九節仙藤永遠保持著青春容顏。手持錫杖時,會厭倦看到青色的骨頭顯得瘦弱;下山時,輕鬆地帶著白雲一同歸來。
摩呵五祖遨遊於天闕,羅卜為尋孃親勇破地關。他們不沾染紅塵的絲毫汙穢,欣然伴隨神僧登上玉山。
唐王聽了這番話,當即下令展開袈裟,仔細端詳起來。果然,這是一件稀世珍寶。唐王說道:“大法長老,朕實不相瞞。如今朕大開善教之門,廣種福田,化生寺中聚集了眾多僧侶,正在敷演經法。其中有一位德行高深之人,法名玄奘。朕欲買下你這兩件寶物,賜予他使用。你究竟要價多少?”
菩薩聽後,與木叉合掌皈依,口中念道佛號,然後躬身向上啟奏道:“既然他有德行,貧僧情願將寶物送給他,絕不收取分文。”說完,便轉身離去。唐王急忙讓蕭瑀扯住菩薩,自己則欠身立於殿上,問道:“你原本說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如今見朕要買,卻又不要錢,難道是認為朕倚仗君位,強行索要你的物件?絕無此理。朕願按照原價支付,你切不可推辭。”
菩薩起手說道:“貧僧之前就曾發過誓願,如果有人敬重三寶、見到善行就心生歡喜、願意皈依我佛,那麼貧僧便不會收取費用,願意將寶物免費贈予他。如今看到陛下如此仁德善良,敬畏我佛門,況且又有像您這樣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的高僧弘揚佛法,理應將寶物獻上,絕對不會收錢。貧僧願意留下這件寶物後返回。”唐太宗見他如此誠懇,十分高興。隨即命令光祿寺準備豐盛的素宴來酬謝他。菩薩卻堅決推辭不肯接受,然後瀟灑地離去了。依舊回到都土地廟中隱居起來,不再提及此事。
且說唐太宗設立了午朝,派遣魏徵帶著聖旨,宣召玄奘入宮。那位法師正在聚集眾人登上法壇,誦經唸咒,一聽到有聖旨傳來,立刻走下法壇整理衣服,與魏徵一同前往拜見皇帝。唐太宗說:“朕請求做善事,辛苦法師了,沒有什麼可以用來酬謝。早上的時候蕭瑀遇見兩位僧人,願意送上錦斕袈裟和九環錫杖各一件。現在特意召喚法師前來領取享用。”
玄奘叩頭謝恩後,唐太宗微笑著說:“法師如果不嫌棄,可以穿上讓朕看看。”玄奘聽了,心中十分感激,於是輕輕將袈裟展開,小心翼翼地披在身上。接著,他又拿起錫杖,恭敬地站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