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第5/7 頁)
”老者悲嘆道:“今年正到舍下。我們這裡,有百家人家居住。此處屬車遲國元會縣所管,喚作陳家莊。這大王一年一次祭賽,要一個童男,一個童女,還要豬羊牲醴供獻他。他一頓吃了,便保我們風調雨順;若不祭賽,就會降禍生災。”行者接著問:“你府上有幾位令郎?”老者捶胸頓足道:“可憐!可憐!說什麼令郎,真是羞殺我等!這個是我舍弟,名喚陳清。老拙叫作陳澄。我今年六十三歲,他今年五十八歲,兒女之事上都頗為艱難。我五十歲上還沒兒子,親友們勸我納了一妾,沒奈何,尋下一房,生得一女。今年才交八歲,取名喚作一秤金。”
八戒聽聞老者所言,不禁好奇地問道:“好貴的名字啊!為何叫作一秤金呢?”老者微笑著解釋道:“我因兒女之事頗為艱難,故而修橋補路,建寺立塔,佈施齋僧,為此有一本賬目。在那裡使用三兩,又在那裡使用五兩;待到女兒出生之年,恰好使用了三十斤黃金。三十斤即為一秤,因此喚作一秤金。”
行者聽後,又問道:“那是哪個的兒子呢?”老者回答道:“舍弟有個兒子,也是偏房所生,今年七歲了,取名喚作陳關保。”行者接著問道:“為何取此名呢?”老者繼續說道:“家下供養著關聖爺爺,因在關爺之位下求得這個兒子,故而取名為關保。我兄弟二人,年歲已過百二,只得這兩個人種,不想此次輪次到我家祭賽,所以不敢不獻。因此,父子之情難以割捨,先為孩兒做個超生道場。所以說‘預修亡齋’,便是如此。”
三藏聽聞此言,眼眶泛紅,淚水止不住地順著臉頰滑落,悲嘆道:“這正是古人所說:‘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行者見狀,笑著說道:“待我再問問他。老公公,你府上有多少家產呢?”兩位老者回答道:“還算有些家業,水田有四五十頃,旱田有六七十頃,草場有八九十處;水黃牛有二三百頭,驢馬有三二十匹,豬羊雞鵝更是數不勝數。家中也有吃不完的陳糧,穿不完的衣服。家財產業,也都數得過來。”行者說道:“你有如此豐厚的家業,也算是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吧。”老者反問道:“你從何看出我省儉?”行者回答道:“既然你有這麼多傢俬,為何捨不得用五十兩銀子買一個童男,一百兩銀子買一個童女,總共不過二百兩銀子,就可以留下自己的親生兒女,豈不是更好?”
二老眼中含淚,悲聲道:“老爺!你有所不知啊。那大王甚是靈驗,常常來我們這人家中走動。”行者聽聞,忙問道:“他來走動時,你們可曾看見他是何模樣?身形有幾多長短?”二老搖頭道:“並未見其身形,只是聞到一陣香風,便知是大王爺爺來了,我們急忙滿鬥焚香,老少皆望風下拜。他對我們這人家的事情,無論是匙大碗小,他都瞭如指掌。就連老幼的生辰八字,他也都記得清清楚楚。他只要親生兒女,才會受用。莫說二三百兩銀子無處可買,就算是幾千萬兩,也難以買到這般一模一樣同年同月的兒女啊。”
行者說道:“原來竟是如此。也罷,也罷,你且將你家令郎抱出來,讓我瞧瞧。”那陳清急忙進入屋內,把關保兒抱出廳上,放置在燈前。小孩兒哪裡知曉生死之事,兩隻小手籠著袖子,裡面裝滿了果子,蹦蹦跳跳,吃著果子玩耍。行者見此情景,默默唸動咒語,搖身一變,化作了關保兒的模樣。兩個小孩兒,手攙著手,在燈前歡快地跳舞,嚇得那老者趕忙跪在唐僧面前說道:“老爺,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這位老爺剛剛說話,怎麼就變成了我兒子的模樣,叫他一聲,兩人竟然一起答應一起走動!這可是折損了我們的壽命啊!請老爺現出本相,請現出本相吧!”
行者用手抹了一把臉,恢復了本來的面貌。那老者跪在地上說道:“老爺原來有這般神通。”行者笑著問道:“可與你兒子相像?”老者回答道:“像,像,像極了!果然是一般的嘴臉、一般的聲音、一般的衣服、一般的高矮。”行者說道:“你還沒仔細看呢。取秤來稱一稱,看看是否與他一般輕重。”
老者連連點頭道:“是,是,是;是一般重。”行者又問道:“似這等可祭賽得過麼?”老者趕忙應道:“忒好!忒好!祭得過了!”
行者看著那孩子,說道:“我今替這個孩兒性命,留下你家香煙後代,我去祭賽那大王去也。”那陳清一聽,連忙跪地磕頭,感激涕零地說道:“老爺果若慈悲替得,我送白銀一千兩,與唐老爺做盤纏往西天去。”行者卻笑道:“就不謝謝老孫?”老者忙道:“你已替祭,沒了你也。”行者疑惑地問道:“怎的得沒了?”老者回答道:“那大王吃了。”行者一聽,不禁大笑起來:“他敢吃我?”老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