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第4/7 頁)
擺好了一張桌子,請唐僧入座;又在兩側各擺了三張桌子,邀請其他三人坐下;而前方則擺放了一張桌子,供兩位老者使用。接著,他們迅速擺上了各種素食水果和蔬菜,隨後是麵食、米飯、小吃和粉湯,一切都排列得整整齊齊。
唐長老拿起筷子後,首先念起了一卷《啟齋經》。然而,豬八戒由於飢餓難耐,迫不及待地拿起紅漆木碗,將一碗白米飯猛地倒入口中,迅速吞嚥下去。一旁的小孩驚訝地說道:“這位老爺真是沒有計劃,竟然不用蒸籠蒸饅頭,而是直接將米飯倒入碗中,這樣豈不是會弄髒衣服嗎?”八戒笑著回答道:“我沒有用蒸籠,已經吃完了。”小孩疑惑地問道:“你還沒有動口,怎麼就吃完了呢?”八戒得意地笑道:“你們這些孩子可不要說謊!我明明已經吃了,如果你們不相信,可以再給我一些食物看看。”
那些小的們,又趕忙端了碗,滿滿地盛了一碗遞給八戒。這呆子晃了一晃,又將那一大碗食物倒入了口中。周圍的僮僕們見狀都驚歎道:“爺爺啊!您這喉嚨真是‘磨磚砌成的’,光滑無比,食物一下就滑下去了!”此時唐僧一卷經文尚未唸完,而八戒已經吃完五、六碗了。然後他才開始和大家一起拿起筷子,一同享用齋飯。這呆子不管是米飯還是麵食,或者是水果零食,一概都是胡亂往嘴裡塞,一邊吃還一邊叫嚷著要加飯。但漸漸地,送飯的人就不再出現了。
孫悟空喊道:“賢弟,少吃一些吧。總比在山凹裡餓著肚子好,能勉強吃飽就行了。”豬八戒反駁道:“哼,你這副嘴臉!俗話說:‘齋僧不飽,不如活埋’呢。”孫悟空教訓道:“收拾餐具,別理他!”
兩位老人恭敬地彎下腰說道:“不敢隱瞞老爺,白天的時候我們並不害怕,像這位大肚長老,我們可以供養一百多人。只是到了晚上,收拾完剩餘的飯菜後,只剩下一石面飯、五斗米飯和幾張桌子的素食。本來打算邀請幾位親戚鄰居和眾僧一起分享,但沒想到你們突然來了,嚇得眾僧都跑了,連親戚鄰居也沒來得及邀請,全部都用來招待你們了。如果還不夠吃,可以再讓他們蒸一些。”八戒連忙說:“再蒸些,再蒸些!”說完,便開始收拾餐具和桌椅。
唐僧站起身來,感謝他們的款待。然後問道:“老施主,您貴姓?”老人回答說:“姓陳。”唐僧雙手合十說:“這可真是我的本家啊。”老人驚訝地問:“老爺也姓陳?”唐僧點頭道:“是的,我的俗家也姓陳。請問剛才你們做的是什麼齋事?”八戒笑著說:“師父問這個幹什麼!難道不知道嗎?肯定是‘青苗齋’‘平安齋’‘了場齋’之類的吧。”
老者連連擺手,說道:“不是,不是。”三藏又趕忙追問:“那究竟是為何呢?”老者緩緩道:“是一場‘預修亡齋’。”八戒聽後,笑得前仰後合,差點摔倒在地,說道:“公公,你可真是沒有眼力啊!我們是扯謊架橋、哄人的大王,你怎麼能被這謊話所哄騙呢!和尚家怎麼會不知道齋事呢?只有‘預修寄庫齋’和‘預修填還齋’,哪裡有什麼‘預修亡齋’啊?你家裡又沒有人去世,做什麼亡齋呢?”
行者聞言,心中暗自高興,心想這呆子這次倒是聰明瞭些。他向那二位欠身說道:“老公公,你確實是說錯了。什麼叫作‘預修亡齋’呢?”那二位也欠身回答道:“你們既然是去取經,為何不走正路,卻來到了我這裡呢?”行者說道:“我們走的確實是正路,只是看到有一股水擋住了去路,無法渡過;又聽到了鼓鈸之聲,所以特地前來府上借宿。”老者問道:“你們到水邊的時候,可曾看到了什麼?”
行者說道:“我只看到一面石碑,上面寫著‘通天河’三個字,下面寫著‘徑過八百里,亙古少人行’十個字,再沒有別的東西了。”老者回答道:“再往岸上走走,距離那碑記大約只有一里左右,有一座靈感大王廟,你難道沒有看見嗎?”行者回答說:“沒有看到。請公公給我講講,什麼是靈感呢?”那兩個老者一起流淚說道:“老爺啊!那大王:
能夠感應一方,興建廟宇,威名遠揚,千里之內都能庇佑黎民百姓。年年在村莊上降下甘露,歲歲在村中落下祥瑞的雲彩。”
行者說道:“降下甘露,落下慶雲,這也是很好的事情,你們卻這樣傷心煩惱,這是為什麼呢?”那老者跺腳捶胸,長嘆一聲說道:“老爺啊!
雖然他有很多恩德,但也有怨恨,縱然他慈愛賢惠,卻也會傷人。只因為他要吃童男童女,就不是一個光明正直的神靈。”
行者問道:“可是要吃童男童女?”老者點頭道:“正是。”行者又問:“想必今年輪到你家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