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第1/2 頁)
</dt>
&esp;&esp;我見他實在是沉默抑鬱,便會時常問問他,這是什麼山,那湖叫什麼湖,有沒有什麼典故,讓他說說話,別悶壞了。
&esp;&esp;我問他,他不會不回答,而且他確實博學,就沒有他不知道的典故,從名稱,地理位置,到朝向,是否有戰略價值,再說到民間志怪,傳說傳聞,他無一不知。
&esp;&esp;這日走著,我見綠水青山,風景實在不錯,不遠處的山底下還有個大湖,格外好看,便帶了他離了官道去看,雖然已經近冬,湖水沒有結冰,山底下,湖邊滿是青翠的青松,望之令人心神開朗。
&esp;&esp;“這湖叫臨仙湖。”不等我問,孔明便與我說,“這湖還有個故事,想聽嗎?”
&esp;&esp;“遠古的傳說?”
&esp;&esp;“不,就是本朝的故事。”
&esp;&esp;“說來聽聽。”
&esp;&esp;風景雖然好看,風也不小,我扶著他走到背風處,他看著湖,對我說:“先帝入川前,川蜀歸劉璋執掌,劉璋好美人,多內寵,美人又多為民間投其所好強行徵獻,雖有攀龍附鳳之徒,其中不少,也是窮苦人家的女兒。”
&esp;&esp;“這我知道。”我說,“我跟著你們入川的,你丞相府的那個大宅子不就傳說以前是劉璋起了準備給什麼美人的麼?”
&esp;&esp;“臨仙湖東北,有個鎮子,叫臨仙鎮,劉璋內寵中,有一名很美麗的女子,就是來自於臨仙鎮。”
&esp;&esp;“然後呢?”
&esp;&esp;“那女子,名叫玉仙,玉仙的家原先也是此鎮的世家大族,後來,他祖輩行事觸怒郡守,舉家遭罪,她家也從世族而一蹶不振,家道中落。在她家未遭大難時,她有個指腹為婚的未婚夫,同樣也是這個鎮子的,同樣,也是世族的子弟。”
&esp;&esp;“既有夫郎,為何要去服侍劉璋?”我問孔明,“可是人逼的?莫非,就是她的夫郎?”
&esp;&esp;孔明看著澄清澄清的湖水,繼續說:“為劉璋選秀,原先選中的是她那未婚夫君的親妹,只是,他家中只一子一女,妹妹年方十三,雙親無法割捨,日夜啼哭,便去央求了玉仙以身代之。”
&esp;&esp;我聽的詫異,問:“以身代之?這種事情還能以身代之的?你說他妹妹年方十三,難道她就足歲了嗎?為何不去反抗劉璋,而來逼迫無辜女子?”
&esp;&esp;“她知道她有指腹為婚的未婚夫,同一個鎮子的,怎會不認識,她對那男子,情根深種。”孔明說到這的時候,笑了一下,也不知在笑什麼,“未婚夫婿一家苦苦哀求,未婚夫更是指天指日的此生不娶,來報答她。”
&esp;&esp;“男子皆負心薄倖,怎可信這此生不娶的鬼話?他們連自己女兒都如此憐惜,還能坐視親兒斷後不成?”
&esp;&esp;孔明微微點頭:“此話不假,只是玉仙被心愛之人哄騙,信了他的話,遠赴益州侍奉劉璋。那一年,玉仙年方十五,劉璋卻已年過半百了。”
&esp;&esp;孔明說故事,一般定有其用意,此事定還沒完,我便繼續聽孔明往下說。
&esp;&esp;“玉仙容貌傾城,得劉璋寵愛,哦,你說的我的那個大宅子,原先也是劉璋起了準備給玉仙的,只是院子還沒修完,先帝就入川了,到劉璋被趕出益州,玉仙只侍奉了劉璋兩年,卻就此毀了一生。”孔明頓了頓,才繼續說,“劉璋被趕出益州之後,是要奔赴荊州的,玉仙不願隨行,她要回到家鄉,找她心愛的夫君,等她千辛萬苦回到家鄉,才發現她的夫君已成別人的夫君的,不光如此,連孩子都養下了,一兒一女,富貴雙全。”
&esp;&esp;我驚了驚,問:“那她如何肯善罷甘休?”
&esp;&esp;“說的不錯。她這時才發覺被人騙了,古來烈性女子,大致相同,揣了一把刀,去殺負心郎。”
&esp;&esp;“她定不是對手!”
&esp;&esp;“一般的弱質女子,纖纖女流,怎會是男子對手?別提有家世的人,誰沒有幾個家丁,一刺不中,只略傷了男子些許,便再也靠不得他了。絕望之後,她跳進了這個臨仙湖裡。”
&esp;&esp;我愣了愣,不由後退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