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杞公子安(第2/2 頁)
可忍的魯桓公出兵,幫助杞武公攻打淳于國(也叫州國,這個國家根據國都定國名,國都淳于,叫淳于國,國都改成州邑,叫州國),把淳于國君嚇跑到曹國(今宇宙曹縣附近)求庇護,佔領淳于國全境。
魯桓公七年(公元前706年),淳于國君打死不肯回國的行為,宣佈淳于國正式滅亡,杞武公也因此功績得到諡號——武,杞國遷都淳于,改名杞城,成功借殼上市。
杞武公正是姒安的爺爺。
杞國搬走後,魯國強迫症被治好,不再欺負杞國,畢竟是周武王分封的諸侯國、夏禹後裔,面子還是要給的,事後兩國關係還挺好(只有淳于國受傷的世界達成了),杞國也順利抱上大腿,成為魯國附庸國。
放下書簡,姒安沉默好久……歷史真有趣,現實真離譜。
夏氏全稱——姒姓夏氏,是姒姓的分支,通常只有大宗可用姓,小宗稱氏。
可是春秋時期姓氏複雜而亂,什麼說法都有。
這也導致始皇帝稱嬴政,也有人稱他趙政、甚至秦政的原因。
始皇帝一脈姓氏為嬴姓趙氏,與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為分家兄弟,始皇帝又在趙地當質子,不繼承王位的話,叫趙政沒毛病。
後來繼承王位,成為大宗,也可以叫嬴政。
又因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不稱嬴姓,稱趙氏,例如趙武靈王趙雍,同是一家兄弟,有人認為始皇帝不應該稱嬴政,而是稱秦政,等於獨立一氏,即嬴姓秦氏。
最後,秦國滅趙,統一六國,擔任嬴姓大宗,叫做嬴政才算合情合理,再無異議,這也是歷史書稱其為嬴政的原因。
不過秦朝二世而亡以後,有部分後人改姓秦避禍,也算圓了嬴姓秦氏說法者的一個夢想。
總之,春秋戰國時期的姓氏就是這麼複雜。
所以秦漢之際(具體時間不確定),統治者把姓氏統一了,按照始皇帝的性格,這事說不定就是他老人家乾的,可惜史書沒有具體記載,真相只有時間知道了。
說這麼多,只是為了說明,夏似安魂回老祖宗了。
這個結果,除非夏似安不打算認祖宗,而且再穿越回現代赴死,否則沒理由不接受。
“如此已是最好的結果,”夏似安嘆了口氣,“從今以後,我就是姒安(後文統一這個名字,不再用夏似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