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是他!(第2/3 頁)
就不信,徐庶能因為陛下的禮遇,態度就有了這麼大的轉變。當年,武帝給他的禮遇,還少嗎?
但夏侯尚一臉陰沉的說:“你我信不信無關緊要,關鍵看陛下怎麼想!”
當年爭儲之時,結下仇怨的可不只是他們兄弟,就算是夏侯尚與何晏也是生死大仇。那個假子,不僅不把他放在眼裡,甚至連陛下也很少正眼去瞧。
如今,形勢逆轉,優勢在我!只要陛下點頭,他不介意親自充當劊子手,送那個假子上路。
......
賈穆與夏侯尚交談之時,沒走多遠的徐庶,馬車竄上來一個黑袍青年,詢問事態進展。徐庶在回答之後,還誇了誇他帶出的人,都是一等一的好漢,刀砍斧剁亦不該其志。
黑袍青年聞言,長嘆一口氣,慨嘆道:“只希望,他們不會白死!能夠用曹植的命,激化曹丕與太后的矛盾。”
而徐庶則是非常肯定的告訴他,曹植死定了。
“為什麼?”
世人多以為,曹丕、曹植兄弟之間矛盾,是因為大位之爭。其實不然,他們兄弟真正的矛盾在於甄后,兄弟二人皆傾心於甄后,這在市井之中可是有流言的。
而曹丕得了郭後之後,甄后便倍受冷落,深宮苦楚,曹植又時常入宮與太后說話,慢慢便有了曹植盜嫂的流言。
對於一個君王來說,不管是否屬實,這都是莫大的恥辱,曹丕當然要計較一番。但奈何汴太后死保,曹丕又沒法過分忤逆母親,只能以怒興事,鴆殺了甄后。
而為了給朝野一個交待,才不得不偽裝成甄、郭後宮爭寵的假象。對曹丕本人來說,殺曹植就是一種執念,他缺的是一個能堵汴太后嘴的藉口。
況且,謀逆這種事,什麼時候需要真憑實據了?戾太子之案,有確鑿的證據嗎?這種事,越是朦朧越好,臣子們也不是傻子,誰會逮著這種事不放與君父為難,不想活了嗎?
“回去對你家主人說,成了大業,千萬別忘了徐某今日之功!”
瞧著死士臉上的緬懷之色,徐庶搖了搖頭:“這個人,真是一個高明的騙子,這麼大的福報,得有多少人情願一死,換的兒孫享福。”
不過,這話聽起來很是耳熟,徐庶還回身問二官,是否聽過相識的言論。
賈穆和夏侯尚想了一下,隨即面色大變,二官相覷,異口同聲的答道:“武帝!”
魏武帝,當然是指曹操!
想當年,曹操在銅雀臺大宴文武,謂諸臣道:如國家無孤一人,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要說想讓曹丕死,那肯定首推蜀、吳二主,因為曹丕死了,就少一個人跟他們爭天下。但要說對待曹操的態度,不用說也知道二主定然是一口一個曹賊,絕不會如此推崇他說過的話。
那麼問題來了,如此推崇武帝,兼志在天下,陛下一旦駕崩,又有機會繼承皇位的,屬何人也?
賈穆眯著眼睛,脫口而出:“平原王?”,不,說完,賈穆就開始搖頭。
曹睿雖然因其母被賜死而非善終,內心憤憤不平,但無子的郭後對其慈愛有加,他也慢慢放下心結,每天定省問安,對郭後異常恭敬。
退一萬步,就算平原王心中不平,可陛下畢竟是他的生身之父。而且殿下年幼,又有高堂隆、毌丘儉、何曾、吉茂等一干賢臣輔佐,定然不會幹出這種大逆不道之事。
夏侯尚是曹睿的族叔,也是看著他長大的,自家的孩子自己清楚,他的脾氣是執拗了一些,但卻不會弒父。他可以官職爵祿,甚至項上人頭為平原王作保。
而這廝信口胡說,讓人浮現連篇,其歹毒之心不言而喻,就是想讓陛下殺子,斷了大魏的國祚,背上弒子的惡名。他說的話,斷不可信!
可徐庶卻搖了搖頭,然後一本正經與二官說,他這些年審過的案子,沒有三千,也有兩千八百,什麼話是真的,什麼話是假的,他一看不便知。
徐庶可以確定,死士說的實話,指使他來行刺之人,的確說過與武帝相同的話。可他沒說,這個覬覦皇位,意圖殺君篡位的人是平原王!
平原王是嫡長子,正位東宮,繼承大統只是時間的問題。他沒有必要這麼做,更沒必要冒這麼大的風險。所以,這次刺殺不能以誰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定。
陛下為什麼如此重視此案?除了是謀逆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擔心平原王走上歧路。父子人倫,人之親情,豈能為人挑撥!
可平原王不會這麼做,那其他人就不會了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