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1/2 頁)
</dt>
&esp;&esp;皇帝卻並未阻止,派人同禮部一起去找出兩份考卷。
&esp;&esp;等了半晌,吳圩靜立未動,貢院的內史姍姍來遲。
&esp;&esp;兩份分別是趙樓和韓琰的策論文章,當初夜探貢院時,怎麼也找不到的趙樓的墨卷竟憑空出現了。
&esp;&esp;韓琰的文章是被批註了“則得了個“末等”批註。
&esp;&esp;吳圩使了個眼神,內史正要上前,墨卷卻被楚荊搶先一步接過。
&esp;&esp;“臣怎麼覺得,這並不是趙樓的卷子?”
&esp;&esp;大殿之下,大臣們面面相覷,不知楚荊唱的是哪出戏。
&esp;&esp;陸隨雖在京暫代兵部閒職,但仍對西北大營有統兵權,事不關己般地站在給好友賀應淮點評,就記在這張手帕上。臣有兩個疑問:其一,為何他的筆跡跟卷子上的不一致?其二,為何他默寫下的策論與韓琰的《安民疏》內容一模一樣?”
&esp;&esp;一個大臣被他繞得雲裡霧裡,說道:“也許是他見韓狀元的文章寫得好,故意摘抄下來的。”
&esp;&esp;楚荊搖頭,說:“趙樓在四月因藥酒中毒而死,韓琰的《安民疏》是在五月刊印的,他如何能摘抄下這篇文章?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趙樓被換了卷。”
&esp;&esp;言外之意十分明瞭,陳遠顧不得什麼名門世家的涵養,站起來指著楚荊破口大罵:“豎子敢爾!你的意思是,我兒才是舞弊之人?!”
&esp;&esp;怕他氣急攻心,幾個大臣紛紛前去扶他。
&esp;&esp;“當然,口說無憑。陛下明查秋毫,可將趙樓的其他答卷對比辨認字跡,關鍵還是找到趙樓真正的策論考卷,真相便能水落石出了。”
&esp;&esp;歷朝歷代科舉作弊層出不窮,但凡涉及換卷的都是大案,需要自上而下打通朝中關係,操作起來困難重重。
&esp;&esp;以會試的等級之高,主考官是禮部尚書,副考官都是頗有名望的儒學大家,韓琰身份特殊,還牽涉到大太監韓文忠,楚荊今日朝中這一番話,已經將這得勢之人得罪個遍。
&esp;&esp;朝中不少人與陳遠是舊識,先前並未見他們發聲,此時竟憤憤不平起來。
&esp;&esp;“陳遠高風亮節,韓公子怎會做出這種事?”
&esp;&esp;“韓公子既然能高中狀元,又怎會在會試中舞弊,楚寺卿該不會是查案查糊塗了。”
&esp;&esp;同時主持會試和殿試的吳圩在此案中責任最大,權力也最大,素來能言善辯的吳尚書噤了聲,餘光瞥了眼從頭到尾都沉默不語的韓文忠。
&esp;&esp;韓文忠低著頭目不斜視,未回給他一個眼神,吳圩一時竟摸不準他的意思。
&esp;&esp;大昭開創以來從未出現過會試換卷這等舞弊大案,皇帝徹底沒了耐心,道:“楚荊,朕命大理寺嚴查此案,並且將今年會試的考卷一一核對。另外對主考官、同考官、閱卷官、謄錄官、彌封官一干人等進行搜查,務必找出趙樓的考卷!”
&esp;&esp; 東窗事發
&esp;&esp;“動作快點!”
&esp;&esp;禮部朱門大敞,大理寺差役捧著一箱箱試卷往外搬,一干書吏站在外頭面面相覷,還不知這案子好端端的為何查到了禮部來。
&esp;&esp;“少卿,這裡沒有。”
&esp;&esp;“這也沒有。”
&esp;&esp;搜了一下午,大理寺已將試卷閣翻箱倒櫃搜了個遍,除策問外,剩下的經義、史論兩科,竟也尋不到趙樓的考卷。
&esp;&esp;於子和似早有所料,擺擺手打道回府,結束了搜查。
&esp;&esp;禮部眾人還不知是怎麼回事,叫苦不迭地把翻得亂七八糟的卷子重新歸整放回原位。
&esp;&esp;一通忙活過後又已入夜了,一矮胖書吏點著蠟燭,正犯著困,還剩最後一箱卷子,他喘著粗氣坐在地上休息,喃喃自語道:“又把活都丟給我,這麼多試卷得弄到什麼時候……”
&esp;&esp;“小心啊,別把書點著了!”
&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