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明帝夢見金人(第2/4 頁)
越驕橫,多次寫私信,囑託郡縣的官員辦事,結果被明帝發現了,下令免去他的官職。梁松還不知道悔改,反而在心裡怨恨,編造匿名信,誹謗朝廷,最後事情敗露,被定了罪,關進監獄判了死刑。這可真是應了馬伏波說的話。
以前明帝當太子的時候,經常和山陽王荊在一起,讓梁松拿著縑帛,去聘請鄭眾。鄭眾就是前大中大夫鄭興的兒子,精通經書,很有名氣。他為人特別正直,和梁松見面後,就嚴肅地說:“太子是儲君,不應該有和外面交往的道理,就是藩王,也不應該私自結交賓客。以前的規矩都在,還是替我婉言謝絕吧!”梁松又勸他說:“這是長者的意思,不應該故意違抗。”鄭眾嚴肅地說:“違反禁令觸犯法律,哪比得上堅守正道而死呢?”於是就把縑帛退了回去,不肯接受聘請。等到梁松犯了死罪,梁松的朋友有很多被牽連。鄭眾雖然和梁松認識,但因為拒絕了聘請這件事,沒有受到牽連。明帝還徵召鄭眾當了明經給事中,又升為越騎司馬,仍然兼任給事的職務。
正巧北匈奴又來請求和親,明帝特意派鄭眾出使北方,拿著符節去傳達旨意。南匈奴的須卜骨都侯,聽說漢朝和北匈奴要和好,心裡就有了怨恨,想要背叛漢朝。於是就派使者去北匈奴,讓他們發兵來接應。鄭眾出了邊塞後,探聽到了這個情況,就寫好奏疏,讓隨從的官吏快馬送回朝廷,大致意思是說應該馬上派大將去,防止南北匈奴勾結。明帝就下令在邊塞外面設定度遼營,讓中郎將吳棠擔任度遼將軍,駐紮在五原;又派騎都尉秦彭,駐紮在美稷,監視南北匈奴。
鄭眾直接到了北匈奴,見到北單于,只作揖不跪拜。北單于臉上露出不高興的神色,旁邊的人都大聲喊:“漢朝使者為什麼不跪拜!”鄭眾生氣地說:“我是漢朝的臣子,只跪拜天子,不跪拜單于。”北單于更生氣了,讓旁邊的人把鄭眾拉出去,派兵圍著他,不給吃的喝的。鄭眾對匈奴計程車兵說:“單于不想和大漢和親,那就算了;既然想和親,就應該好好對待漢朝的使者。要知道和親以後,雙方就是甥舅關係,就像君臣一樣,為什麼要為難使者呢?如果一定要逼我跪拜,我寧可自殺,也不願意屈膝。”說著,就拔出佩刀,想要自刎。匈奴計程車兵都慌了,一面勸鄭眾別生氣,一面跑去報告單于。單于怕鄭眾自殺,影響和親的事,就改變了態度,又派使者跟著鄭眾回漢朝。
朝廷商議又想派鄭眾回去答覆匈奴,鄭眾不願意再去,就上書陳述理由說:
“我聽說北單于之所以要漢朝派使者來,是想離間南單于的部眾,堅定西域三十六國歸附他的決心。而且他還想宣揚和漢朝和親,向鄰國顯示威風,讓西域那些想要歸附漢朝的國家,產生疑慮,讓那些懷念故土的人,對歸附中國感到絕望。漢朝使者到了那裡,他們就會傲慢自大;如果再派我去,他們肯定會認為自己的計謀得逞了,那些勸說單于歸附漢朝的大臣,也不敢再說話。這樣的話,南匈奴就會動搖,烏桓也會有二心。南單于長期住在漢朝的地方,很清楚形勢,萬一他們分裂了,肯定會成為邊境的禍害。現在幸好有度遼的軍隊,在北方邊境顯示威風,即使不答覆匈奴,他們也不敢怎麼樣。希望陛下考慮一下!”
明帝看了奏疏,不同意,還是讓鄭眾當天就出發去北方。鄭眾又上書說:“我上次出使北庭,因為不向匈奴跪拜,單于曾經派兵圍著我,幸虧我逃脫了。現在又奉命去,肯定會受到羞辱。我實在不忍心拿著大漢的符節,向匈奴屈膝。如果我被匈奴羞辱了,實在有損大漢的威嚴,所以請陛下體諒我的忠心,收回成命!”可是明帝還是不聽,就知道自己說了算。鄭眾沒辦法,只好出發,在途中還多次上書,堅持自己的意見。明帝生氣了,派人把他召回,關進了監獄。後來匈奴的使者來了,明帝當面問他們鄭眾和單于爭禮的情況,匈奴的使臣如實回答,還說鄭眾意氣風發,勇敢無畏,不比蘇武差。明帝這才赦免了鄭眾的罪,讓他回家去了。
東平王蒼,因為是皇帝的至親,輔佐朝政,聲望越來越高,難免有了功高震主的嫌疑。於是他多次上書,交還驃騎將軍的印綬,願意回到自己的封地。明帝不忍心拒絕他的請求,就答應了,不過還是把驃騎將軍的印綬還給他,讓他兼任這個職務。
另外,三公的職位也換了好幾個人。永平三年,太尉趙熹、司徒李欣都被免了職,任命南陽太守虞延為太尉,左馮翊郭丹為司徒。過了一年,郭丹又被免職,連司空馮魴也一起被罷官,改用河南尹範遷為司徒,太僕伏恭為司空。又過了兩年,皇太后陰氏去世,享年六十歲,諡號光烈,和光武帝合葬在原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