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馬援馬革裹屍(第4/5 頁)
都不敢稱大,後來的人怎麼能隨便用呢?應該讓三公都去掉“大”字,按照經典來。這奏章送上去以後,光武帝沒回復。現在朱佑已經死了,他的奏章還在,又趕上蔡杜這些人接連去世,光武帝覺得“大”字不吉利,就聽了朱佑的建議,讓二司不再稱“大”,還把大司馬改成太尉。
當天就把行大司馬事的劉隆免了職,另授太僕趙熹為太尉,大司農馮勤為司徒。這趙熹和馮勤也沒啥特別突出的大功,就是跟著光武帝好些年,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所以才被選中。
再說那司空張純,他可是前漢富平侯張安世的玄孫,世襲著爵位。這人老實巴交、規規矩矩的,建武初年就來朝見光武帝,所以後來還是讓他繼續承襲爵位。建武五年的時候,被任命為大中大夫,讓他帶著潁川的突擊騎兵,去安撫荊、徐、揚這些地方,還負責管理糧道,給各個將帥的軍營送糧食,也算是立了些功勞。後來又去南陽屯田,升為五官中郎將。有官員上奏說,以前的列侯,如果不是宗室成員,就不應該再承襲爵位。光武帝看在張純有功勞的份上,不忍心剝奪他的爵位,只是把他的封地改到武始侯,和富平侯相比,食邑減少了一半。等到他接替杜林當司空的時候,就想著按以前蕭何、曹參的做法,清靜無為,所以也沒啥特別的事蹟可以記載。
光武帝這時候也一心想著讓老百姓過上安穩日子,不喜歡瞎折騰,所以自從中原平定以後,就選了幾個穩重可靠的老傢伙來當三公。像蔡茂、杜林這些人,大多都清正廉潔、奉公守法,雖然和那些開國功臣比起來,他們沒那麼辛苦,但是在這太平時期,有這樣的好官,也算是稱職了。
說到這守令當中,也有幾個有名的好官。桂陽太守衛颯,九真太守伍延,廬江太守王景,這些人都一心為老百姓謀福利,在當地教化百姓,幹得有聲有色。還有江陵令劉昆,有一回城裡著火了,他對著大火磕頭,嘿,你說巧不巧,這火還真就滅了。後來他調到弘農當太守,弘農這地方山多,山裡有老虎,可這些老虎居然都揹著小虎崽過河跑了。光武帝聽說了這些事兒,就把劉昆叫過來問:“以前你在江陵,對著風磕頭,火就滅了;後來到弘農,老虎也都跑了,你到底有啥德行,能有這樣的事兒發生呢?”劉昆回答說:“這也就是碰巧趕上了,沒啥特別的。”這話說得實在,旁邊的人聽了都偷偷笑。光武帝卻讚歎說:“這才是忠厚老實的人啊,說話不吹牛,也不拍馬屁。要是換了別人,肯定不是自己誇自己,就是討好我。”說完,就把這些事兒寫到書裡,還當面任命劉昆為光祿勳,劉昆這才謝恩退下。
沒多久,以前的京兆掾第五倫,因為管理市政,一直名聲不錯。光武帝把他叫過來,跟他談論政事。第五倫回答得讓光武帝很滿意,就任命他為會稽太守。第五倫上任以後,為官清廉公正,老百姓都對他讚不絕口。這些好官的事兒,也不能不說,讓大家知道這世上還是有好官的。
光武帝也有意提倡廉潔之風,就給官吏們增加了俸祿。他想著,這當官的俸祿夠了,就能專心為老百姓辦事了。這辦法倒也算是抓住了關鍵。
再說那匈奴日逐王比,自從自立為單于,向漢朝稱臣以後,大家就叫他南單于。光武帝特意派中郎將段彬(音琛)和副校尉王鬱,去給南單于送璽綬,還准許他到雲中居住。南單于高興得不得了,馬上就接受了命令,還派了兒子到漢朝來當人質,上表謝恩。光武帝又好好地誇獎了南單于一番,讓他搬到西河郡美稷縣去住,還任命段郴為中郎將,王鬱為副,讓他們留在西河,保護南單于。南單于也設定了諸侯王,幫著漢朝守衛邊疆。以前雲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門、上谷、代這八郡的邊民,之前因為躲避敵人跑到內地,現在光武帝給他們發了錢和糧食,讓他們都回到家鄉去了。
這北匈奴單于蒲奴,看到南單于歸附了漢朝,心裡害怕,擔心漢朝和南單于聯合起來打他,就趕緊把以前搶來的漢朝百姓,一個一個地放回去,還派使者到武威郡,請求和親。武威太守把這事兒如實報告給光武帝,光武帝就讓大臣們一起商量,這事兒到底咋辦。大臣們討論了好幾天,也沒個結果。皇太子莊這時候站出來說:“南單于剛歸附咱們,北匈奴肯定是害怕被攻打,所以才來求和親。要是咱們馬上答應了,南單于可能就會有二心,我看還是不答應的好。”光武帝聽了太子的話,就回復武威太守,拒絕了北匈奴的使者。
朗陵侯臧宮和揚虛侯馬武,卻一起上書,請求攻打北匈奴。他們說:“這匈奴人貪心不足,又不懂禮義信用,走投無路了就低頭求和,稍微安穩點就又來侵犯。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