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南陳帝業 > 第十六章 向北

第十六章 向北(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大秦的諸天征途包青天之謀反案夭壽!穿成惡毒女配親哥了紅樓之賈玉京水滸:魂穿鎮關西我幫大耳匡扶漢室始皇陵中,我的神仙日記被發現了重生大明:打造華夏文明共榮圈天道崽崽一掐指,滿朝權貴全慌了再創大明手機連大明,開局嚇懵朱元璋人在大秦,為所欲為說好敗家子,比朕都有錢?異世科技帝皇新羅殘唐五代第一部:王風委蔓草重生南美做華工家兄朱元璋五代十國之鐵馬騮南陳帝業

天嘉三年(562年)六月。

建康西北,興皇寺。

侯景亂中,梁武帝捨身的同泰寺毀於戰火。

陳霸先繼承梁祚後,在同泰寺的遺址之側,復營一寺,即為興皇寺。

永定二年(558年),其敕書命高僧法朗為主持,至於今日,已歷四載。

平素,法朗大師時時開講四論,聽者可至千人,今日,興皇寺卻大門緊閉。

行人問於門外沙彌,只道大師有要事,此日只為一人講法。

興皇寺,內舍。

法朗將沏好的新茶,倒入案上的瓷盞之中。

搖晃著一把小扇,驅去那盞中燙人的火氣。

“殿下,老朽但曉佛法,不聞國政。”

“殿下欲要問政,只恐老朽並非其人。”

法朗神色平淡,他的面孔看上去總是無喜無悲,寧靜祥和。

“大師勿要謙辭,都人皆知大師治三論之學甚深。”

“孤今有惑,望大師解之,孤雖年幼,亦望大師勿要孩視於孤。”

陳伯宗抬首望著法朗,想要從他的眼眸裡捕捉點什麼。

法朗仍搖著小扇,只道。

“三論者,覺悟成佛之道,若以治國,恐非良方。”

陳伯宗看了眼茶盞上的熱氣,道。

“孤問,還請大師但言之。”

“今者我南國之寺舍甚多,治下之民十之一二為僧尼,舉國之土十之二三為寺土。”

“常以如此,則我境中,將無納稅之民,則我疆內,將無貢賦之土。大師以為何以救我之國?”

陳伯宗語氣和緩,問題卻十分尖銳,直指寺院隱蔽人口,侵佔土地的危害。

“殿下之問,老朽恰可解之。”

法朗收了小扇將一茶盞送到了陳伯宗面前。

“老朽常與都人說三論,人有諸苦,是以須求佛法以救之。”

“苦從何來?自是因緣際會,方生其苦。”

“然則,因緣時時而起,諸苦漸起漸滅,超其時刻而視之,其實並無苦。”

法朗說了段三論宗緣起性空的原理,聽得陳伯宗腦子嗡嗡作響。

他今日來此只想探知佛門高僧對隱蔽人口、侵佔土地問題的態度,於這些佛理,並無半點興致。

似是看出了太子的不耐,法朗也不繞圈子了。

“治國之弊,譬如伐木,木有大小,力大之人伐之,則小木應手而斷,至於大木,雖力大者亦須徐徐而伐,急於求利,必禍己身。”

“木之大小,在其牽扯諸緣之大小,伐木則斷諸因緣而已,治國亦如是。”

“殿下既憂僧尼日眾,田土日少,則當思何以百姓求為僧尼?何以田土入於寺舍?”

“殿下若不省此二問,則危殿下之國之病尤在,今雖強使僧尼為民,田土入官,明日即無寺舍,百姓亦有他法為之。”

法朗的話可謂是說得相當露骨了。

他的意思是,寺院隱蔽人口、侵佔土地的問題,反映的其實是國家得了病症,一定是國家的執行和制度上出了問題。

不去國家的病源本身上找原因,而直接對國家發病的表徵動手腳,恐怕會導致症狀的轉移,進而帶來更不利於國家的後果。

法朗再道。

“今日國家之病,人所共見,朝廷、貴人征斂無度,四方動亂不息,而又時有疫病災荒。民無安定,則其心自然漂泊無依。”

“百姓苦極,自然求於佛法,佛法乃藥,譬如飲鴆止渴,雖解民渴,難活民命。”

“能活萬民之命者,即真天子也。”

“唯望殿下思之。”

緩緩飲著盞中茶水,法朗不再言語。

陳伯宗亦飲著茶水,那盞中清微的苦澀滋味,提醒著他,要學周武帝滅佛抑佛,沒那麼容易,更可能的現實是,那殿堂之中的泥佛可滅,而百姓心中的神佛難滅。

便不拜佛,亦拜其他。

他覺得自己要被法朗說服了,或許只需要將這個國家治理得更好,寺舍的危害,便可靠一二道限制僧道規模的詔令控制住了罷?

“伯宗謝大師賜教。”

陳伯宗起身稱謝。

他,退讓了。

————

天嘉三年六月。

興皇寺住持法朗,連都下寺舍數十所,請歸其餘田五百頃入官。

陳帝大悅,為興皇寺敕書大興皇

目錄
鐵血山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