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交州名門(第2/3 頁)
形如何,外界也不得而知”,高侃搖頭嘆道:“雖然未曾瞭解這位都督,但看其言辭,真是、真是一個小聰明的人”。
聽到幾人的話,高衝也是笑道:“他就仗著他是皇室宗親,企圖賣慘,推卸責任,來獲取朝廷諒解,僅僅一個失察之罪,治不了他的罪”。
“那師父你打算如何處理?”薛仁貴好奇的問道。
“仁貴,你怎麼看?”高衝沒有回答,反而反問道。
“此事必有蹊蹺”,薛仁貴一本正經的皺眉回道。
高衝一頓,繼而朗聲大笑道:“有道理,必有蹊蹺”。
四人一臉茫然,也不明白師父因何發笑。
待高衝收斂笑意後,高侃便是說道:“既然李都督言明,州務悉數委以長史,那我倒是覺得那位陶長史的話或許可信,兄長不若問一問陶長史?”
“允直啊,你的性格過於忠耿,有些事情不要聽信一面之詞”,高衝看著一臉誠實的高侃,“不然以後容易吃虧啊”。
高侃一愣,眨巴眼睛問道:“兄長是說陶長史也不可信?”
裴行儉聞言也是有些無奈,直說道:“我的好哥哥,師父的話已經很明白啦,可不可信,不能僅憑一面之詞,人心難測,各自立場不同,也不知道其心意究竟如何啊”。
“不錯”,高衝看著裴行儉點頭讚道:“看來守約最近學問見漲啊”。
同時心裡暗道:不愧是以識人而聞名的儒帥啊,“曉陰陽,知人性”,當真是恐怖如斯啊。
高侃陷入沉思,他最大的優點便是性格忠耿,為人堅毅直率,但這也是他最大的缺點,過於實誠的人,容易吃虧啊。
“不破不立”。
高衝隨即直接打定主意,擲地有聲的說道:“李壽在交州也要五六年了,毫無建樹,看他信中隱晦之意,也有調離的想法,不如成全他,相信聖人知曉情況後,也是如此想法”。
“到時候新任交州都督,想必也該明白朝廷的用意”。
“只是這個陶幹究竟如何,那就不是我們所能決斷,其功過就交由聖人裁決了”。
隨即高衝將威鳳衛蒐集而來的一些零散訊息略作整理,再將李壽的急信一併封裝,加急遞往長安。
他雖然是嶺南經略使,手握承製拜授之權,但實際上來到嶺南後,他一次也沒有動用過這項特權,即便是龐孝節這樣的統軍之位,他也是依照制度,上稟朝廷裁決。
簡而言之,有些權力即便給你了,那也不是你可以隨便使用的,做人最重要的便是自覺,再者說也不是十萬火急之事,不到萬不得已,不必行使特權,這是最基本的原則,也是自知之明的體現。
西南諸夷之亂雖然影響海貿,但若是較真起來,大唐也是無權干預,西南諸夷只有林邑國向大唐朝貢,自認大唐的藩屬國,但現在真臘國一邊交好林邑國,一邊攻佔扶南國,並未直接侵犯大唐的權益。
如若真臘國對林邑國用兵,那大唐便是師出有名,畢竟林邑是大唐的藩屬國。
只是現在林邑國鼠目寸光,完全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見真臘國強盛,便坐視真臘攻打扶南國,任憑真臘國打破三國之間的平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試圖作壁上觀。
殊不知一旦等到真臘國完全吞併扶南國,下一個目標必定是林邑國。
一統半島東部,這才是真臘王伊奢那跋摩的野望。
現在林邑國如果稍微有些見識的話,那就要竭力保持三國平衡,聯合弱小的扶南國,以抗衡強大的真臘國,順便狐假虎威,將背後的靠山,也就是大唐帝國給搬出來,以震懾真臘國。
也不至於到現在這個地步,扶南國亡國在即,真臘國揮舞著屠刀耀武揚威,林邑國在最東邊瑟瑟發抖,不敢吱聲。
想到這裡,高衝心生一個念頭,直接對著四名小幕僚說道:“你們覺得,我若是遣使暗中前往林邑,說服林邑出兵援救扶南國,可行否?”
高衝從不將四人當作孩童,他們若是普通孩童,那嶺南的官員就全算是山中野人了。
四人聽到高衝的想法後也是一驚。
“兄長,這、是否有些不妥啊?”高侃有些遲疑的說道:“干涉他國內政,若是傳揚出去,總歸有些不光彩”。
“迂腐!”高衝眉頭一挑,訓斥道:“那當年長孫大將軍分化突厥,是否也是不妥?”
“仁貴你說”,高衝轉而看向薛仁貴。
薛仁貴咽嚥唾沫,點頭說道:“只以大唐立場來講,一個分散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