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六分儀好用(第2/2 頁)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
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
三國如煙、
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
戲說嬴政、
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
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
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
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
情牽盛世戀歌、
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
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
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
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
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
趣翻三國之軍師有奇謀、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
鏡中所見的地平線上。
這也是地平鏡需要用半反射玻璃(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玻璃了)來製造的原因。
而在牛頓提出的幾何光學反射定律中,只要天體的星象與地平線重合,那該天體的高度就等於六分儀地平鏡與指標鏡夾角的二倍。
接著,只需要根據這個定律,恰當地設計圓弧標尺上的刻度,就可以直接讀出天體的高度數值,並據此去測算精確的地理經緯度。
實際上,最早的六分儀並不是六分儀,而是八分儀,也叫直角儀,因為它的測量角度為90°。
八分儀一經問世,就迅速取代了原來很不方便,也很不精確的星盤,但八分儀的缺陷也很明顯,它的角度相對而言還是太低了。
哪怕比象限儀(測角45°)放大了一倍,但依舊無法去測量月球與其它天體的角距。
於是乎,後來者對其進行改進,將八分儀繼續擴大,變成了360°的完整圓圈測角儀。
效果很好,精確度拉滿,可笨重程度也拉滿,完全沒法用了。
那就折中一下,把360°圓圈給弄成120°的弧形三角板,這也就成了六分儀。
不過,六分儀雖然能測量地理經緯度,靠大明目前的工業水平也能生產得出來。
但也不是全無缺點的。
六分儀最大的缺點就是容易受到天氣的干涉影響,不能在陰雨天使用。
而且,因為工業技術不達標,製作的過程中必定會引入機械誤差,從而降低六分儀的測量精度。
一般來說,經驗豐富的天文學家,正常白天觀測的均方誤差為±0.7′~±1.0′。
這點誤差林煜還是能夠接受的,大不了後面再改進就是。
此外,六分儀除了觀星測算以外,也可以在沿岸航行時觀測兩個地面物標之間的水平夾角,用於在海圖上定位。
反正突出一個方便好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