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 第二百七十五章 六分儀好用

第二百七十五章 六分儀好用(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秦朝歷險記斬神:我神級選擇,林七夜麻了四合院:我在火紅年代悠閒度日我今年八歲,前來酸棗會盟綜漫:逍遙客林鵬的宋朝之路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乖軟宿主!釣懵了末世偏執怪物現代魂耀古:宇軒傳奇錄水滸之書生王天下明朝皇帝往事四合院:重生54,開局成為戰神重生辭官:祝她和白月光鎖死趙匡胤演義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四合院:開局請何大清迴歸高衙內的恣意人生哎呦,誰家權臣抱著昏君親呀大明抄家王穿到古代後我成了小哥兒

“嗯,大概就是這樣……”

用了小半刻鐘的時間,林煜簡單在紙上繪製出了六分儀的平面剖析圖。

“六分儀的原理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光線的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這個原理最初是由牛頓(以及胡克)提出來的。

沒錯,事實上,牛頓可不僅是發現了萬有引力,還同樣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全才”。

從最開始的萬有引力到“牛頓三大定律”,又基於此進而論證了“日心說”,推動了英國的科學革命。

在光學上,牛頓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稜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

牛頓還系統地表述了冷卻定律,並研究了音速,又在數學上與萊布尼茨共同開創了天體軌道計算用的微積分。

還接著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牛頓法”以趨近函式的零點,為冪級數的研究提供了參考。

嗯,前面提到過,牛頓爵士同時還是英國皇家鑄幣廠的總負責人,為英國創立了用於彌補白銀不足的金本位制度。

可以說,牛頓的一生堪稱是科學界的“爽文大男主”了,先被同學欺負,接著怒而崛起,一路“裝逼打臉”,最終走向人生巔峰(真巔峰)。

“……”

林煜知道這三人沒聽懂六分儀的原理。

聽不懂很正常。

換成穿越前的自己,沒有系統的加持,估摸著也會是聽不懂。

林煜接著給三人詳細解釋起了六分儀的具體原理,以及零部件構造和使用方法、用途區分。

“我前面說過,六分儀的工作原理,是光線的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你們目前聽不懂沒關係,關於它的詳細解釋咱們暫時擱置,等後面再講……”

“我們先講一下六分儀的具體器械構造和用法用途,因為這是航海用的六分儀,所以我畫的圖紙只有分度弧、指標臂、動鏡、定鏡、望遠鏡和測微輪,外面的弧長約為圓周的六分之一,它就是用來觀測星星的高度和目標的水平角與垂直角的反射鏡測角度儀器。”

林煜說到這裡頓了頓,他之所以把六分儀掏出來,純粹在於一個便宜皮實。

跟需要工業化程度高,精度技術要求也高的海鐘不同。

六分儀是真便宜啊!

也不需要太高的工業水平,手工就能搓出來。

“航海用六分儀在扇形框架的背面有手柄可以拿著,不像之前的牽星板,至於框架上的活動臂手,這個也不難,稍微找個有經驗的工匠就能做得出來,實在不行我也可以親自上手給你們做一個看看,前提是有材料和工具。”

“在活動臂手的最上端,這裡安裝有一個反射鏡(指標鏡),用於指標讀數,如果想要提高讀數的精度,還可以繼續在上面附加鼓輪和遊標尺……”

“嗯,遊標尺就是王莽篡漢時期,所發明的青銅遊標卡尺,二者差不太多……”

“這裡是小型望遠鏡,就是一種透過正反兩面鏡片,能看到千里之外物體的特殊望遠器具……”

“還有這等神奇之物?”

楊榮頓時露出驚訝神色。

這可是能看到千里之外的神奇器械!

大明縱使派遣了鄭和下西洋,也沒見過如此神奇的寶貝。

後世主流的觀點,望遠鏡的最早發明時間是在晚明,由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帶來的中國。

再往前的推算,大多出自晚清小說作品,而且證據嚴重不足,多為個人臆測,最早也只提前到了1480年前後。

至少1425年的大明,是不可能會有望遠鏡這種東西的。

“有的。”

林煜笑道:“望遠鏡製作起來比較麻煩,簡易望遠鏡也需要兩塊特殊鏡片,即凸透鏡和凹透鏡。”

“具體怎麼做,後面再說……”

“接著說回六分儀,這裡是小型望遠鏡,然後是半反射式固定平面鏡(地平鏡),還有用於測量太陽的濾光片……”

經過一番不算太過詳細的解答,圖紙上的航海用六分儀差不多介紹完畢了。

林煜也不管三人到底有沒有搞懂六分儀的工作原理,接著又用手演示起了六分儀的使用方法。

六分儀的用法並不難,在測量天體地平的高度時,作為觀測者需要手持六分儀,讓望遠鏡鏡筒保持水平面,並從望遠鏡中觀察被測天體經地平鏡反射所成的像,同時調節活動臂,使星象落在望遠

目錄
大秦的諸天征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