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天下王朝到中原王朝(第1/2 頁)
林煜將自己前面說的“天下論”,進行了一番總結道:“周公的家國天下,本質就是無數的家族,才凝聚成了國。”
“家國為基的天下雖然穩固,但卻不可避免的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走向註定的鼎革。縱使建立了這套體系的周公,還有開創了大一統的始皇帝,都無法因此倖免。”
“如果說人地矛盾是物質矛盾,那麼家國天下就是精神矛盾。”
朱瞻基聽罷,沉思良久,忽地開口問道:“林先生,若天下注定如此,那您有沒有辦法能夠解決它的漏洞矛盾?”
“有。”
林煜瞬間點頭,可還沒等朱瞻基驚喜之下細問,就又接著給他潑了一盆冷水:“但是這個方法,你們用不了,或者說要用的話,註定會非常艱難。”
確實艱難,因為他要說的辦法,其實就是照搬後世趟出來的經驗。
既然問題出在了天子,也就是皇帝的身上,那就直接把皇帝取消了,從個人意志的塔頂統治,轉換成群體意志的塔頂統治。
如此就可完全規避周公天下體系的底層bug,但這個辦法也有很明顯的弊端,在當前時代更是幾乎不可能實現。
就算強行去做,不僅天下不會變好,反而還會把天下徹底搞亂。
原因還是回到之前提到的,也就是生產力的落後。
在物理幾乎沒有,化學還停留在煉丹長生,工業革命可以說是遙遙無期的年代。
如此落後的生產力之下,要去徹底推翻鼎革周公建立起來的天下體系,不能說是難如登天,只能說是白日做夢。
所謂的紅色大明根本不現實,這又不是玩遊戲,什麼時代就該做什麼事,不能不切實際的去搞。
林煜收起思緒,目光重新落回略顯沮喪的朱瞻基,想了想說道:“那個根治的辦法,現在的大明雖然用不了,但還有一個辦法,倒也不是不能嘗試,而且相比較下來,也要更為簡單。”
朱瞻基眼神瞬間恢復了光彩,雖然心中急迫,但面上還是勉強壓抑著情緒,謙聲問道:“不知是什麼辦法?”
林煜微笑著,卻是沒有立刻作答。
“直接回答沒什麼意思,你們估摸著理解也沒那麼深刻。這樣吧!我來問,你們答,答案就在問題之中。”
用提問的方式,把答案隱藏在問題裡面,這算是變相的讓他們主動去領悟。
朱瞻基聞言,認真思考一番後,覺得這樣子沒什麼問題,反而能讓自己更好地理解掌握。
一旁的于謙,也很快明晰了林煜的目的,對此也沒什麼意見。
見著兩個學生都點頭了,林煜笑了笑,將自己的問題拋了出來。
“剛剛我們已經講過了天下的概念,你們也差不多都能理解什麼是天下了。所以,我現在要問問你們,中原王朝的概念,是從什麼時候真正形成,並且取代了周公的天下王朝的?”
“而這些,又對王朝的本身,帶來了什麼深遠影響?”
這兩個問題一出來,當場讓朱瞻基有些大腦宕機。
什麼意思?
中原王朝?天下王朝?
天下的概念他好不容易才搞懂,這王朝也能分得這麼細的麼?
而且,這兩個真的有區別嗎?
王朝就是王朝,還有天下、中原之分,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朱瞻基覺得迷惑,于謙也陷入了沉思,他也摸不清楚林煜問題的真正含義。
要論中原的概念,其實早在戰國末期,就已經被范雎給提出來了:“今夫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樞也,王(秦昭襄王)其欲霸,必親中國以為天下之樞,以威楚趙。”
說人話就是韓魏地處中原,先吞併韓魏就能得天下,楚國、趙國全都沒有韓魏來得中央。
這也正是“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歷史典故。
朱瞻基迷惑思考了半晌,忽然開口說道:“林先生,您說的中原王朝,大抵應該是在唐朝形成的,至於帶來的影響,或許是關中西部,自此開始走向衰敗,而南方地區則得到發展。”
朱瞻基的思路很直接,中原王朝既然是中原王朝,那自然應該是定都中原才算了。
歷史上,定都中原的帝制王朝,正是從唐朝才開始,王朝的都城從關中逐步遷移到了中原。
就連往後的宋朝,迫於軍事壓力,也同樣在中原一片打轉。
只有元朝和本朝大明,才有所改變,繼續東遷來到了河北。
不過這不重要,林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