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人感應是假的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人感應是假的(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秦朝歷險記斬神:我神級選擇,林七夜麻了四合院:我在火紅年代悠閒度日我今年八歲,前來酸棗會盟綜漫:逍遙客林鵬的宋朝之路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乖軟宿主!釣懵了末世偏執怪物現代魂耀古:宇軒傳奇錄水滸之書生王天下明朝皇帝往事四合院:重生54,開局成為戰神重生辭官:祝她和白月光鎖死趙匡胤演義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四合院:開局請何大清迴歸高衙內的恣意人生哎呦,誰家權臣抱著昏君親呀大明抄家王穿到古代後我成了小哥兒

“所有的天人感應,實際都是虛無縹緲。”

“一切的一切,不過是王朝為了維護統治,愚弄百姓相信天命。”

“這也是為何,方天說很早就已經被推翻,而時至今日依舊作為朝廷官方認證的正統天文學說。”

林煜說著也不覺有什麼諷刺,誠然如他所言,封建王朝的特性就是如此,一切都只是為了維穩統治而服務。

“元朝郭守敬的《授時歷》,很早就已經能夠對日食進行預測,難道還要說日食也是天人感應,降下人間的警示?”

“說起來,本朝的《大統歷》,不也是劉基(劉伯溫)根據《授時歷》而改進出來的……”

還順道繼承並放大了《授時歷》的誤差……

後半句林煜沒說出來,因為實在是太搞了。

大明的《大統歷》出身《授時歷》,而為了與《授時歷》顯得不一樣,就對部分天體運動做了細微改變。

這就導致本身就存在些許誤差的《授時歷》,曆法時間上的誤差被進一步放大了。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萬曆二十年五月甲戌夜月食,欽天監根據《大統歷》的推算足足與實際差了一天。

萬曆三十八年十一月壬寅朔,欽天監再度推算日食食分及時刻,又發生錯誤。

……

雖然陸續有人提出修改曆法,但由於大明的“祖制不可改”,朝廷中樞始終拒絕修改,甚至還禁止(弘治年間廢除)民間私習天文和曆法,違法亂紀者將處以極刑。

到了明末,《大統歷》的誤差已經大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正好又有利瑪竇來華傳教,崇禎順勢設立“西局”,由徐光啟領導,採用西方天文曆法編撰《崇禎曆書》。

《崇禎曆書》於崇禎二年開始編撰,崇禎七年編撰完成,而後又深陷黨爭,反覆爭論扯皮十年。

直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曆書》幾經流轉,最後落入蟎清手裡,被改編為《時憲曆》,作為蟎清的正統曆法來使用。

說起曆法上的誤差,晚明的這段時間線,彼時的西方還發生了一件比較抽象的“大事記”。

——歷史消失的10天。

具體的情況表述就是,有個叫格里奧的人在大明的萬曆十年,也就是公元1582年,正式提出了公曆曆法紀年。

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採納了。

於是乎,格里高利公曆正式開始,也就是現在所用到的公元歷。

而此前西方採用的儒略曆(羅馬共和國)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但儒略曆和格里高利曆是有誤差的,二者誤差足足達到了10天。

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也很苦惱,為了讓下一年的春分日期恢復到3月21日(公元325年時的春分日期),便把1582年的10月4日的下一日改為10月15日,就這麼硬生生地跳了10天。

以至於當時的歐洲民眾都為此吐槽教廷的荒唐:“教皇一紙訓令就能抹掉日曆上的10天?”

比較巧的是,西方這一年被荒唐地“抹去了10天”,而東方的大明中國,做出了“一條鞭法”改革的張居正去世。

跟著同年去世的,還有“隆慶開關、俺答封貢”的俺答汗,差點統一日本戰國的織田信長。

嗯,“水太涼”錢謙益也是這一年出生的,同時出生的還有“一月天子”明光宗,義大利傳教士艾儒略,以及統一了藏地、青海的固始汗……

這麼多的歷史名人同年出生,又同年去世,也揭示著大明這輛老舊腐朽的王朝戰車,正在一步步的邁向深淵。

“天人感應都是虛假的……”

楊榮面容有些呆滯,口中喃喃自語。

鄭和沒太多感想,因為他出過海,去過許多國家,又熟悉牽星術,知道該怎麼觀察預測星象方位,所以對讀書人的那套天人感應頗為的不屑。

應該說,所有懂得天文占星的大明天文學者,包括那些欽天監的官員,全都是骨子裡早就知道天人感應是假的了。

但不會有人去說,因為食利者是不會背叛自己的階層的,說天人感應是假的,那就等同於在砸自己的飯碗。

而且皇帝也不會相信,至少不會明面上相信。

比如本朝大明的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他就對天文學非常的不感冒。

“明太祖平元,司天監進水晶刻漏,中設二木偶人,能按時自擊鉦鼓。太祖以其無益而碎之。”——《明史·天文志》

目錄
星際女王時代最強酒吧小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