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 第三百二十五章 孔廟

第三百二十五章 孔廟(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琅琊稱帝原始社會之大秦帝國我在異界做神棍斯萊特林的不要命小姐火影:我博人倒反天罡重生水滸之縱橫天下港綜:我靚坤頭馬,苟在洪興搞錢汴京酒樓大掌櫃四合院:我能反彈算計,禽獸慌了佔系統便宜系統從鬥羅開始東周列國那些事兒水滸:我帶著梁山好漢以德斧人我在大乾考科舉朕就是中興之主陰謀天下秦二世重生:黃天當立,大漢赴死兩界當倒爺,皇帝找我借錢打仗饑荒年,我投餵的居然是傲嬌女帝!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名柯:穿成毛利蘭的我拒絕等待

不過,孟子也不是一開始就是“亞聖”的。

最早的漢武帝“罷黜百家”,儒家成為當世唯一顯學,但在漢中期至往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孟子和荀子的地位都差不多,所謂“孟荀並號”,某些時候甚至比荀子地位還低。

孟子的儒學地位轉折始於唐朝中期,韓愈算是認知孟子理論學說的“第一個貴人”。

韓愈在《原道》中說先王之教:“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

相當於把孟子視為孔子的傳人,變相意味著孟子地位僅次於孔子。

而韓愈之所以寫《原道》,原因就是“周道衰,孔子沒,火於秦,黃老於漢,佛於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歸於墨;不入於老,則歸於佛。”

韓愈反對他所認為的所有異端學說,欲弘揚“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的先王之教,就需要利用孟子的思想學派,他在確認孟子是儒學正宗傳承人的基礎上,對孟子學派大力推崇發揚。

而孟子地位提升的第二個“功臣”來自於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的其中一件要事,就是給孟子授號封爵,以此來提高孟子的政治地位。

至熙寧變法四年,《孟子》被列入北宋科舉考試科目。

元豐六年,孟子又被封為鄒國公,第二年更是被批准配享孔廟。

當然,王安石推崇孟子,同樣也是為了利於推行改革。

改革需要器量與氣魄,而孟子學派偏偏就有這樣的氣魄。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公孫丑上》

而且,孟子同樣也為王安石變法,提供了政治理論依據。

“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孟子·盡心上》

王安石透過繼承孟子的“權變”思想,進而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驚世駭言,從而強硬的駁斥當世傳統儒生反對變法的政治輿論。

孟子在儒家的地位轉變,並最終形成“孔孟”的最後一把推手則來自朱熹。

南宋孝宗(那位最有作為、也最有骨氣的南宋皇帝)時期,朱熹把《孟子》、《論語》、《大學》、《中庸》合編為“四書”,使孟子與孔子、曾子、子思平起平坐,實際地位甚至超越了“五經”。

朱熹重視孟子,主要是為了“反和主戰”,即主張“修政事、攘夷狄”,“徐起而圖之”的解決金國外患。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告子下》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上》

正因為孟子的這兩句名言,朱熹覺得其跟《論語》一樣,都是“文詞平易而切於日用”。

能“日用”,那就能夠解決現實問題,也可以用於解決南宋面臨的內憂外患。

作為理學大成的朱熹為《孟子》批註:“真可謂命世亞聖之才!”

到了元朝理學大興,雖然改的亂七八糟,跟朱熹幾乎沒什麼關係了,但朱熹的這句評價還是被繼承下來。

孟子被元朝封為亞聖公,成為孔廟從祀“四配”之一。

只是,荀子可就慘了……

“顏回、曾子、子思、孟子為孔廟從祀‘四配’,而後又有從祀‘十哲’,列孔廟大成殿‘四配’之後,東西各五人,東位西向的是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西位東向的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顓孫師。”

“值得一提的是,顏回本為‘十哲’,後在南宋鹹淳三年(元朝認為的末代皇帝),顏回被抬升為“四配”之首,便以顓孫師遞補‘十哲’。”

“這也就是常言的‘文廟十哲’!”

常說確實是常說的,但真要說熟悉,怕是沒幾個能記得住,認得全的。

“朱熹居然沒在‘十哲’?”

朱高熾有些驚詫,他確信自己沒有耳背,剛剛金幼孜說的“文廟十哲”裡絕對沒有朱熹的名字。

金幼孜對此倒是並不覺得有什麼,就連蹇義、楊士奇幾人也都覺得這很正常。

為什麼呢?

看朱熹在儒家的封號就知道了。

惡聖!

一聽就不是什麼好尊號,明明是理學聖人,算是現在大明儒家的真“祖宗”了,卻尊了一個“惡

目錄
白首太玄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