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 第三百零五章 改革理學

第三百零五章 改革理學(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秦朝歷險記斬神:我神級選擇,林七夜麻了四合院:我在火紅年代悠閒度日我今年八歲,前來酸棗會盟綜漫:逍遙客林鵬的宋朝之路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乖軟宿主!釣懵了末世偏執怪物現代魂耀古:宇軒傳奇錄水滸之書生王天下明朝皇帝往事四合院:重生54,開局成為戰神重生辭官:祝她和白月光鎖死趙匡胤演義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四合院:開局請何大清迴歸高衙內的恣意人生哎呦,誰家權臣抱著昏君親呀大明抄家王穿到古代後我成了小哥兒

林煜伸手在地上寫下“洛學”二字,當下緩緩開口說道:“洛學靠著門人廣闊,再加上金人、元朝的輪番肆虐,得以在兩宋金元的學派‘吃雞’大賽中脫穎而出,但這不代表洛學本身更優秀,相反,它只會更腐朽,更脫離實際。”

“這也是二程自身所處階級的侷限性,在兩宋各家理學派創始人裡面,二程的起點算是相當高了,而且政治地位上也一度攀升到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高度。”

程頤做過皇帝的老師,這已經是知道了的,但即便不算當過“帝師”,程頤也是妥妥的世家子弟。

程氏高祖程羽,在“高梁河車神”時期任三司使,以輔翊功顯,被車神贈予“太子少師”,賜宅第於京師開封府。

曾祖父程希振任尚書虞部員外郎,遷居河南府洛陽。

祖父程遹,贈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

父親程珦,天聖年間,仁宗皇帝念及太宗朝舊臣,錄用舊臣子孫一人,程頤的父親程珦被選中,任黃陂縣縣尉,又任興國縣縣令,歷知龔、鳳、磁、漢諸州,後來官至上柱國。

這家世背景,只能用“了得”來形容。

再說拜師周敦頤,周敦頤是什麼背景呢?

周敦頤的舅舅鄭向,為北宋龍圖閣大學士。

“直龍圖閣”都聽說吧?

自己出身官宦世家,老師有顯赫背景,他的洛學但凡沒有太大毛病,都能吸引一大波門人弟子。

洛學有什麼毛病呢?

除了過於僵硬刻板,講究嚴苛的“存天理、滅人慾”,其餘全是利於王朝統治,尤其“天理”更是將道德倫理與冥冥之中的“天”合二為一,達成了具象化。

“天理”之下,“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忠君報國”、“仁義禮智信”等等,全都成了天經地義。

可以說,二程的洛學在前代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君權神授”的思想理念。

“但是……”

林煜雙眼微眯,沉聲說道:“朱熹覺得這樣不行,因為二程的洛學對王朝集權有好處,但當時的南宋不說危如累卵,也是北方有著金人這個外敵虎狼環伺,二程的洛學太過嚴肅,已經完全脫離了民生實際。”

“存天理,滅人慾?連孔聖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怎麼可能強求百姓去做到?”

“再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更是在把百姓往死裡逼。”

“所以朱熹對洛學進行了通篇修改,並套用了兩套標準,一套‘天理’用於針對約束官僚士大夫,讓南宋不至於在安穩的環境中沉淪,另一套則適用於百姓,能夠做到下沉民間。”

“可以說,沒有朱熹,那就沒有程朱理學,二程洛學在本質上,就是不可能實現的東西。”

“只不過,朱熹的努力終究還是白費了。”

“元滅金,宋世亡。”

“不僅亡的是趙宋一家一姓的王朝,也是天下漢人的道統,是程朱理學的本質。”

“現在的大明理學,我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在取其糟粕,去其精華,我要的也不是真的滅亡程朱理學,而是恢復到朱熹的南宋理學。”

“滿腦子只有天理道德的人,是不可能真的將其踐行下去。”

“……”

這話說的發人深思,也讓楊榮心生震撼。

滿腦子只有天理和道德,是無法真正將其踐行下去。

這話已經不能用道理來說了,簡直就是至理真言了!

這下楊榮不再心中猶疑複雜了,因為林先生並不是打算滅亡理學,而是要改革現有的陳舊理學,去除其中的糟粕,恢復到朱子時期的“理學盛景”。

楊榮也不是那些陳舊腐儒,應該說世上本就沒有真正的陳舊腐儒,不過都是為了自身的階級利益。

理學的部分腐朽,以及脫離實際,楊榮也是能看出來的,只不過此前的他都潛意識的將其忽略。

因為你發現了,那你改還是不改,改了就是背叛道統,不改也是同流合汙。

那就只能選擇性忽略,做個隨波逐流,大不了就“堅守本心”罷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王陽明,就算王陽明也是脫胎於理學,並且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陽明心學與理學最大的優勢,只在於心學追求的“人人如龍”與“知行合一”,這兩樣本質上也算是理學的東西,但都被理學所拋棄。

楊榮心底甚至大膽猜測,林先生對理學瞭解如此至深,莫非本就是我理學門徒,只不過對方信奉的才是正

目錄
大秦的諸天征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