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第1/2 頁)
林煜似是才發現楊榮的尷尬,當下解釋道:“楊老,我不是在說你,我說的只是兩宋以來的整個官紳士大夫階級。”
“……”
楊榮聽罷還是沉默無言。
這還不如不解釋呢,不解釋的話他都還能假裝沒聽見。
林煜也沒再繼續讓楊榮尷尬下去,他轉移話題問道:“所以,回到剛才的問題,什麼是封建專制國家,楊老已經回答過了,那什麼是封建專制國家的管理,誰又是管理封建專制國家的人呢?”
楊榮這次沒說話,開口回答的是新來的朱高熾。
雖然是第一次入獄聽課,但此前透過研讀林煜的課堂筆記,朱高熾也算是幾乎沒落下一節課程。
“林先生,先說封建專制國家的管理,這卻是能夠從夏商周的時間來看,封建二字,無非封邦建國,雖自始皇一統開始,封建便已被郡縣所取代,但夏商周對封建國家的管理,卻依舊可以進行套用。”
“首先,作為封建專制國家,與先生先前所說的一樣,它的管理模式大體是與封建國家相似的。
以周朝為例,周朝的最高統治者是‘周天子’,這是周公定下的‘天下’體系中位於頂點的一環,而封建專制國家同理,雖沒有了封國,但管理國家的也是居於統治頂點的‘天子’。”
“換言之,‘周天子’便是周朝最大的那個封建之國,其勢最強,故而能對所有封國行統治與分封,到了後來,‘周天子’衰弱,則周朝衰弱,這就進入了春秋戰國、禮樂崩壞的時代。
其後的秦漢唐宋亦是如此,開國之君強勢,故而能統天下,馭萬民,但‘天子’總有勢弱的那一天,屆時天下亂世漸起,自然而然也就改朝換代了。”
林煜認真聽完朱高熾的解讀,接著開口問道。
“嗯,你的意思就是,封建專制國家與封建國家其實是一樣的,都是以‘天子’來掌控一個國家,‘天子’便是這個國家最大的那股勢力?”
“可以這麼講。”朱高熾微微點頭,又補充道,“但還應該更全面,‘天子’不僅要以武力壓下所有不服,同樣也需要建立法度,對國家的社會、經濟、文化,實現全方位的控制、影響和管理。”
“無規矩不成方圓,有了法度,百姓才能守法,國家才能昌盛。”
“我想,這也是為何儒家‘後聖’荀子會中途轉修法家之術,而始皇又為何重用商鞅、李斯等法家學派,便是在明確刑法律令,讓秦國有了法度,百姓有了規矩!”
“如此,秦國方能強盛,才能滅六國,統一天下!”
林煜前面都還沒說什麼,可聽到後面,怎麼就突然扯到“荀子”身上了?
林煜自然沒有認為這是巧合,因為荀子在大明可並不受到尊崇,一般讀書人基本都不會去看《荀子》,看了也頂多算是課外讀物,甚至於根本都看不進去。
所以……
真相只有一個!
這幾個弟子顯然已經把《荀子》上報給了大明帝國的高層。
大明帝國的高層也應該知道了荀子不信天人感應,只要稍微有點腦子,就能進而推論出,自己同樣也不信天人感應。
如此,還能繼續派人入獄過來“偷聽”,那麼至少可以說明兩種情況:
第一,大明帝國的高層捨棄了天人感應。
第二,大明帝國的高層依舊堅持天人感應,但權衡利弊之下,還是不想放棄他這個“奇才”。
如果是第一種,那林煜的目的就達到了。
不是第一種,那沒什麼關係,這也說明林煜的“才華”已經成功吸引了大明帝國高層的關注,甚至可以容忍自己對天人感應的不敬畏。
不論哪種情況,對林煜來說都是有利的!
林煜面色不變,決定之後再旁敲側擊地試探一番,他斟酌了下說道:“你的總結沒什麼大問題,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有了法度,國家才能穩定執行。
簡而言之,封建專制國家的管理,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對一個國家的各個方面進行權力控制和資源調配,這也就意味著作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皇帝,必定要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林煜說到這裡,忽然鄭重其事說道:“而這,也是封建與專制的本質: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
這句話的出處源自於《舊五代史·後晉·列傳十三》,為兒皇帝石敬瑭手下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喊出的造反宣言。
安重榮看透了五代十國經常出現的“累朝自節鎮遽升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