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模糊記憶(第1/2 頁)
重生為張角的我,雖身處襁褓之中,意識卻因前世對歷史的熟知而不斷翻湧。
公元 145 年,東漢漢衝帝劉炳的永嘉元年,這一年,整個東漢王朝就如同暴風雨中飄搖的孤舟,四處都湧動著不安的暗流,各類事件層出不窮,將本就動盪的局勢攪得越發混亂不堪,而這一切,都宛如一幅描繪亂世的畫卷,徐徐展開在歷史的舞臺之上。
梁冀立質帝
永嘉元年(145 年)正月,本就年幼體弱的衝帝劉炳沒能扛住病痛的折磨,駕崩而去,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整個朝廷陷入了一片緊張與忙碌之中。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啊,於是,梁太后趕忙徵召清河王劉蒜和渤海王劉鴻之子劉纘至京師,一場關於皇位繼承人的激烈角逐就此拉開了帷幕。
太尉李固,那可是朝堂上一位剛正不阿、心繫社稷的重臣,他心裡清楚,如今這朝廷內外憂患交加,若想讓國家安穩下來,必須得有一位年長且有賢能的君主來主持大局。所以,他力主立年長的劉蒜為帝,覺得劉蒜心智相對成熟,或許能夠在這亂世之中,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決斷力,整頓朝綱,讓東漢王朝重新煥發出往日的生機。
然而,梁冀卻有著自己的盤算。他身為外戚,在朝堂之上已然權勢滔天,多年來一直把控著諸多朝政事務,哪裡肯輕易放棄手中的權力呢?他深知,一旦立了年長的劉蒜為帝,這位有著自己主見的王爺必然不會任由他繼續專擅朝政,那他苦心經營的權勢地位可就岌岌可危了。所以,梁冀一心主張立年僅八歲的劉纘為帝,在他看來,劉纘不過是個年幼的孩童,好掌控得很,只要把劉纘扶上皇位,他就能繼續躲在幕後,操縱著朝廷的大小事務,繼續享受那無上的權力帶來的榮華富貴。
就這樣,在皇宮之中,梁冀與梁太后暗中定策。那宮牆之內,氣氛壓抑而又詭秘,梁冀憑藉著自己與太后的親屬關係,不斷地遊說、施壓,最終讓太后也站在了他這一邊。於是,年幼的劉纘就這樣被推上了皇位,成為了漢質帝。
可這劉纘,別看年紀小,卻聰明伶俐,十分早熟。他雖身處皇位,卻也能隱隱察覺到朝堂之上的暗流湧動,知曉梁冀的專權跋扈。有一次,在朝堂之上,看著梁冀那囂張的模樣,劉纘實在忍不住心中的憤懣,竟當著眾人的面,對著梁冀說了一句:“此跋扈將軍也!” 這一句話,可謂是石破天驚,讓梁冀又驚又怒,也為他日後對劉纘痛下殺手埋下了伏筆。
整個朝廷,在梁冀立質帝這一事件之後,表面上看似依舊維持著往日的秩序,可實際上,外戚專權的情況愈發嚴重,朝堂之上的忠臣們憂心忡忡,卻又無可奈何,而民間百姓們,也在這越發混亂的局勢下,日子過得越發艱難了。
張嬰再次起事
同樣是在永嘉元年(145 年)正月,遠在廣陵郡(今江蘇揚州)的大地上,一場新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曾經已經投降朝廷的張嬰,再次舉起了反抗的大旗,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起事。
張嬰本就是個有血性、重情義的漢子,當初他之所以選擇投降朝廷,也是出於無奈,想著能為手下的兄弟們謀個安穩的出路。可誰知道,朝廷並沒有兌現當初承諾的善待他們的條件,反而對他們諸多猜忌、打壓,賦稅依舊沉重,百姓們的生活依然困苦不堪。看著身邊的鄉親們依舊在水深火熱之中掙扎,張嬰心中的怒火再也壓抑不住了。
他振臂一呼,召集起那些曾經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們,重新拿起武器,率兵開始了反抗。他們先是攻殺了堂邑(今江蘇六合北)的令長,那一場戰鬥,可謂是異常激烈。堂邑的官兵們本以為張嬰已經歸降,早就放鬆了警惕,哪能想到他會突然殺回來呢。一時間,堂邑城內火光沖天,喊殺聲震天動地,百姓們紛紛躲在家中,驚恐地聽著外面的動靜。張嬰的義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拿下了堂邑。
緊接著,他們又馬不停蹄地朝著江都(今江蘇揚州)等地進發,所到之處,令長們要麼望風而逃,要麼被義軍斬殺。張嬰帶領著義軍迅速佔據了廣陵,在這裡,他們豎起了反抗朝廷的大旗,吸引了周邊眾多對朝廷不滿的百姓紛紛前來歸附,義軍的隊伍也越發壯大起來。
朝廷得知此事後,大為震驚,趕忙派遣中郎將滕撫率領大軍前來鎮壓。滕撫那也是久經沙場的將領,他率領著裝備精良的官軍,氣勢洶洶地朝著廣陵趕來。
到了十一月,兩軍終於碰面,展開了一場生死較量。官軍憑藉著人數優勢和精良的武器裝備,對義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而張嬰這邊,雖然士氣高昂,可畢竟在武器和訓練上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