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愜意與煩惱(第1/4 頁)
二世四年一月。
歷史上,秦帝國的延續進入到二世三年就戛然而止了。而在本故事中,咱們的胡亥終於把讓他不爽的十月開年舊曆給扳回到一月,為正月。
得寸進尺,胡亥下詔正月初一為春節,春天的開始嘛。
然後,胡亥又下詔從正月初一的春節到正月十五,全員休沐,各衙只留少量人員輪替值班。至於社會治安問題,各級隸役也採取輪班制,領著縣兵們負責。在咸陽,則由衛尉鐵壁軍負責治安。
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胡亥把唐末才有的稱呼也給拐來了。要不是這年代還沒發明紙張,制燈至少要用細麻布,成本偏高,而且胡亥同學暫時還沒顧得上,不然他還會把燈節都搬過來。
皇帝總是在這些不重要的事情上下功夫,那些指望皇帝能夠在丟失山東後奮起、努力理政乃至勤政的朝臣,再次失去了希望。
本來秦失山東,甚至連三川、南陽這些早為秦土的地方都丟了,民間那些慷慨激昂之士覺得身為秦人,大失顏面,因此在百姓中多少產生了一些躁動。但胡亥密詔韓談、姚展、禽卑等親信的內侍頭子,選一些合適的內侍從宮中傳出流言說,皇帝認為為了山東那些不領情的暴民而讓大秦去付出軍卒的生命,不值得。加上胡亥讓十萬將士歸農,這些民間的小小異動也在百姓們對皇帝的感恩戴德中漸漸消弭。
三公九卿級別的重臣們可是從來不敢小覷小皇帝的,這幾年裡皇帝的決斷只在他們當中打轉,也只有他們才知道小皇帝不是個好糊弄的,而且奇思怪想總是突然就出現。
這不,在正月十六那日的公卿朝議上,皇帝又提出了一個新概念,軍費比例。
國庫收入的開支,在那個時代首先就是皇家佔比,修宮殿,養宮人,置車馬,制玩物,維護皇家奢侈生活,修陵墓等等。
然後是軍費,裡面包含了軍械、軍卒糧秣、養馬養牛等等。
各級官吏的薪金、退休待遇,官衙建設、維護也是很重要的支出。
還有修造城牆、道路、水渠等等,以及賑災之類的費用。
官府支出比較固定,在秦漢時期官吏冗員相對也不算高,軍費的開支則每年不定,打仗的年份高,不打仗就低一些。
皇家佔比則和皇帝的想法有關,大修宮室的始皇帝用錢就狠一點兒,現在這個小皇帝停建宮室減汰宮人內侍,用錢就少多了。
總體來說,這個時代的國庫收入與支出,屬於量入為出,也就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兒,畢竟主要稅收來源是田賦和口賦,皇帝家還有山海池澤稅之類的。
咱們的胡亥對於人頭稅在歷史上的弊病一直很警惕,雖然秦末漢初還沒有大的門閥,隱匿人口逃稅並沒有出現,但打一個好基礎是很重要的,明朝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和清朝雍正皇帝攤丁入畝都費了很大力氣,現在自己做皇帝,門閥未興,在農耕時代,還是以田土定稅弊病最少。
胡亥將皇家少府專收的山海池澤稅也丟給計賦府,統一取租賦,統籌使用,皇帝按比例用錢,這對皇家支出也是一種限制。胡亥詔令凡是涉及皇室的支出都由少府收入部分支付,涉及皇室工程所用徭役的供糧也是少府支付,這就限制了皇帝大手大腳耗費國財和民力。這不,胡亥就以這個限制為由,要少府將給自己修陵的事情做計劃,分步分期進行,使得建陵墓徵發的徭役也控制在一定規模以下。
當然了,在這個時代王權\/皇權至上,皇帝下個詔,這種規矩就不如廢簡。胡亥想的是自己盡力約束自己,讓這個規矩成為“祖宗成法”,後面的皇帝們想要破壞時,大臣也有個說法來進諫。
由曹參主導試行的深耕和多季種植上一年已經見到一定成效,春天來了,也可以更大範圍的鋪開了。現在既然關中暫時不打仗,將一批軍卒放歸家園田間,關中巴蜀的收成必會有可觀的增長。今年九原的降卒屯田估算上已經可以供給秦銳邊軍糧秣……
真是一個很光明的年份。
李斯曾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前說,當時的糧秣輜重供給,可供兩年之用。現在二年多的仗打下來,曹參盤盤庫底,發現還夠四十萬大軍再打一年仗。是李斯當時的說法太悲觀了?其實不然,之所以還有一年的餘力,是因為胡亥縮減宮用加上九原屯田和小範圍農耕改革的結果。
因糧產未達到胡亥的想法,所以鼓勵興商也沒有全面鋪開,但就這樣,相關的商稅收入也初見規模了。
如此的結果,讓公卿們對皇帝的奇思怪想更多了一些信任。
現在,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