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驅趕常山王張耳(第3/4 頁)
兵協助請大王離趙。我王與大王皆趙臣,趙王不欲逐我王,卻請大王去國,大王又當如何?”
李左車是不是真的請趙王歇到代王稱王,這事兒除了趙代兩國君臣外,沒人能知道,所以蒯徹的話是真實還是謊言,張耳完全無法反駁,沒有任何證據。
現在蒯徹說了,趙王不想取代李左車為王,但又請代國出兵趕張耳走,那趙王是什麼心意卻任是誰都能知道。
張耳對蒯徹的說法無言以對,就改了個方向:“趙王荏弱,趙相餘於暴秦來伐時又畏秦如虎不敢戰。寡人從項王伐秦,將暴秦趕回關中,還山東一個無暴政的天地。寡人自立國常山以來,百姓安居,國政通和,鄰國交好。趙相餘實是因與寡人有私怨而挾持趙王來伐,代王助之,是否閒愚不分?”
蒯徹心中暗笑,你張耳不過當了不到半年的王,所藉助的是霸王的威懾之力,談什麼閒愚?
不過這種話不能放到檯面上,所以蒯徹搖搖頭:“我王尊趙王,大王逐趙王,大王非禮也。既然大王不為趙王所承認,那我王自當從趙王之君命,請大王離國。至於趙境百姓,既然山東已無秦之暴政,那麼在趙王治下,一樣也能安寧生活。趙王既然都沒有取我王而代之之心,自然也不會與鄰國相仇而致使趙國再起戰亂。”
張耳冷笑一聲:“代相是聰明人,難道想不到如果寡人被陳餘與代軍共逐之,項王就會興兵伐趙,而讓趙國百姓又陷戰亂?不止是趙,就連代王,恐怕也會成為項王征伐的目標吧。”
蒯徹眉頭皺了皺隨即舒展:“大王此言倒是非虛,大王乃項王所支援,若請大王離國,項王確有可能伐趙,復迎大王歸國。”
張耳自得的笑容還沒浮到臉上,蒯徹接著又露出神秘的微笑:“可是大王有沒有想過,若趙王伐常山時,又有其他諸侯起兵伐如大王一般以臣逐君者,項王一身,又將先顧哪邊呢?”
張耳一愣,隨即想起以臣逐君的不只是自己,還有齊國和濟北國的田都與田安,還有甚至連君王都殺掉的燕王臧荼。
韓廣已經死了,燕國應不會再有什麼內亂,那麼蒯徹所說的,自然就是齊國。
膠東王市也要伐齊王都了?
蒯徹換上一副特誠懇的表情:“大王有沒有想過,雒陽分封,最受害的人是誰?”
“難道不是趙王、燕王和齊王?”張耳被蒯徹一帶,這句話都沒過腦子就說了出來。
蒯徹一臉的不贊同:“以外臣看來,雒陽分封中最大的失意者乃漢王也。”
“此言怎講?”
“當初懷王分兵兩路,上將軍(宋)義與武安侯(劉)邦各領一路,並相約先入關中者為關中王。後項王取上將軍義而代之,領諸侯聯軍伐秦,至潼關而止步。漢王獨領一軍,亦驅秦入關中,至武關而止步。兩者似乎相同,可漢王軍在轉戰中還為項王聯軍掃清了不少障礙。”
蒯徹喘了口氣,拿起早就備在案上的酒爵向張耳雙手一舉為禮,喝了一口:“可是雒陽分封,項王恃強而只與漢王一郡之地,自領楚地八郡,且將南郡予共敖立臨江國制約漢王。大王認為,漢王冤否?”
_
史書中西楚國共九郡,本故事中原屬西楚的南陽歸了劉邦,所以只有八郡。
_
張耳從來沒想過別人冤不冤,讓蒯徹這麼一說,還真就覺得劉邦是夠冤的。話又說回來,既然漢王當初沒有統領諸侯聯軍的能力,那也是技不如人。不過張耳沒有把這話說出來,因為他越來越覺得蒯徹這時候扯上漢王,顯然還有自己沒想過的內情。
蒯徹看張耳面露沉思,接著說了下去:“漢王已經因臨江王貪慾不足想奪南陽而反取了南郡,但漢王心中怨氣未盡,所以外臣認為其接著還會取三川郡,這樣一來,漢王據有三郡,若項王欲伐之,漢王也有足以支撐戰事的糧秣輜重和卒夫來源。項王與漢王皆有強文勇武相輔,所以外臣認為,山東的安寧不過是暫時的,早晚漢王與項王會並立,山東戰事會再起。”
“那麼大王以為,義帝會支援誰呢?”蒯徹眯著眼睛看著張耳。
義帝自項羽殺宋義而取代之後就成了傀儡,可張耳也聽說漢王奪臨江國,義帝隨後就承認了他的佔領。傀儡是傀儡,但也佔據了大義的名分,也正因此,項王才將義帝趕出了彭城。
雖然項羽的武力強大,又佔有山東最大的一片領土,可如果義帝接著又繼續支援漢王佔據三川郡,項羽伐漢就失去了大義的名分。
張耳突然回過味兒來:“代相的意思是,趙相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