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陰謀天下秦二世 > 第三十三章 屯田降卒們

第三十三章 屯田降卒們(第1/4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趣翻三國之軍師有奇謀

西楚使者對九江王英布很是義正言辭:其一,項王要九江王親自帶軍去伐齊時你英布稱病,雖然西楚派來的醫者也認定了你是病了,但你九江王就算病了不能親往,可也不能只派了幾千卒去做樣子啊。其二,漢王攻彭城鬧出那麼大動靜,你九江王不可能不知道,卻沒有出兵救援,要知道你這個王可是項王封的,怎麼能視彭城危難而不救?

單就這兩件事就已經讓項王很生氣,後果本來會很嚴重。要不是因項王解彭城圍後隨即伐漢,就很可能提兵來伐九江了。

當然,項王伐漢後並沒有立即來伐九江,是因為項王理解九江王被傳參與了弒帝之事心中有怨氣,可項王同樣也是被人栽害的,他從未想過弒帝,義帝遇弒顯然是其他某些陰暗角落裡的魑魅魍魎所為,目的就是栽贓給項王和九江王,離間兩王之間的深厚交情,並且為自己要做的謀反之事製造大義之名。

這樣的人還能是誰?用腳後跟都能想到,楚使所說的乃漢王也。

楚使以此勸告九江王消消氣,既然項王也是被同樣冤枉的,所以九江王仍應與項王攜手奮戰,還山東一片寧靜和平的朗朗晴天。待山東的內爭平息,項王將會繼續聯手諸王,再伐暴秦,這也就遂了九江王滅秦的宏願。

眼下項王即將再次伐齊,九江王只要奉詔親帶萬卒往彭城,項王必定出城親迎,前事皆可勾銷。

一邊說是項羽弒帝,栽贓英布;另一邊雖沒明說,但暗指劉邦弒帝,栽贓給項羽和他英布,這玩意兒弄得英布一個頭兩個大,該信誰?

項羽伐齊要他出兵,他沒奉詔親自帶兵且只派出了幾千卒應景,項羽居然還放過了他,這是大度,還是心虛?

那漢國的說法呢?

劉邦以項羽弒帝之名攻取彭城,隨後敗績,又向項羽求和,似乎不像剛開始伐楚時那麼大義凜然,有藏頭退縮之嫌。但剛出使西楚的這位使者隨何卻說,這不過是緩兵之計,因為馬上漢王就要出兵韓國將項羽新封的那個韓王昌拉下王位,並且在河水北的漢軍也將攻取殷地,繼而伐魏。

隨何笑著說:“大王遣下臣使楚,答應項王不攻一寸楚地,可漢王並沒有答應不攻韓魏。所以九江王還會認為我家大王是真的向西楚低頭了嗎?”

他接著又分析道,西楚雖強,但樹敵卻多,都是因為項王這個人秉性太剛,又殺戮心重。本來伐齊的目標是田榮,把田榮殺了,再立一個齊王安撫齊地就好,項王卻一路破城一路屠城,視百姓如芻狗,這反倒讓齊地百姓重新集合到田橫的身邊,誓死抵抗西楚。

再說義帝。本來雒陽封王就說明義帝已經被項王架空失去了實權,如果把義帝繼續放在彭城項王看著鬧心,那把義帝移到楚末都壽春或者陳縣都可,項羽卻偏要把義帝徙郴城,然後又弒之。

最後說你九江王。大王你本是自願加入反秦大業主動投奔武信君項梁的,武信君死了你又忠心耿耿的跟著項王奮勇搏殺累建功勞。看上去項王對你也很不錯,那麼多項氏嫡系將領如龍且、鍾離眛等都沒有封王而把你封了王,實際上這恰恰因為大王不是嫡系所以項王信不過你,不敢把西楚軍讓你帶,又因大王最先投的武信君,項王不好虧待,所以才封了王給你。

可在項王心中,大王真的是個王嗎?為什麼項王伐齊時不詔齊地周邊的燕王、常山王出兵,卻要你這個距離齊地最遠九江國出兵?

顯然在項王心中,大王你依舊不過還是個可以呼來喝去的下屬而已,還不是親信的下屬。

項王伐齊大王沒有親去,漢王破彭城大王也沒有去救援,這已經足夠項王猜忌大王了。現在項王無論是再伐齊,還是因漢王攻韓魏而再伐漢,必定還會要大王親自領軍去助。在大王已經被項王如此猜忌之時大王親自送上門去,那不就任憑項王宰割?

兩邊使者各有說辭,聽著也各有道理,採信哪個?

楚使說的不無道理,可漢使說的更有道理。尤其隨何說自己依舊是個呼來喝去的下屬而非真大王,真真的打動了英布的心。

楚使的威脅加安撫中不乏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這不正好印證了隨何的話?

而已經被猜忌的時候再去追隨,那還不如讓人把自己砍了直接送頭過去。

英布終於下定了決心。

楚使人頭落地,九江國募卒開始備戰,隨何讓從者回漢奏報,可以開始三路齊動了,自己則留在九江與英布共進退。

_

秦九原城位於今天包頭以西,九原郡向西將平原圈入,直至大狼山。秦長城則是從

目錄
快穿之年代旅行記末世追妻攻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