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三國:在下張繡,有何貴幹? > 第202章 我只想把它上交給國家

第202章 我只想把它上交給國家(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

,始皇巡狩至洞庭湖,因風浪大作,舟將覆,聽人言要擲寶以鎮壓湖中怪,遂急投玉璽於湖而止。

自此傳國玉璽失蹤。

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與從者曰:‘持此還祖龍。’

言訖不見,此璽復歸於秦。”

張繡:( ̄_, ̄)

眼見張繡一副不以為然的模樣,賈詡也主動解釋:

“玉璽應何而失,又應何而得,皆為民間穿鑿附會之說。

然其失而復得一事卻是事實,箇中原因,只怕唯有始皇得知。”

“這種事情無所謂,孔明你繼續說。”

諸葛亮口才極佳,包括張繡在內的眾人此時皆被他講的這個故事吸引,張繡便讓他繼續往下說。

傳國玉璽雖然回到了始皇手裡,但秦朝卻歷三世而亡。

秦王子嬰將玉璽獻於漢太祖劉邦,因劉邦御服其璽,世世傳授,遂號曰漢傳國璽。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遣其堂弟王舜向太后索取傳國玉璽。

太后怒斥其為亂臣賊子,將玉璽狠狠擲於地上。

王舜連忙撿起玉璽,發現已經缺失了一角。

後來王莽令工匠以黃金鑲補,縱有巧奪天工之術,傳國玉璽還是留下了遺憾。

後來王莽建立的“新”王朝覆滅,王莽本人亦是兵敗被殺。

傳國玉璽歷經更始帝劉玄、建世帝劉盆子之手,最終還是來到了漢世祖光武帝劉秀手中,一直流傳至今。

但至於玉璽是怎麼來到孫堅手中,諸葛亮也不知道。

卻見張繡微微一笑,“十常侍作亂時,何進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帝出逃,玉璽失蹤。

後董卓作亂,孫堅入洛,在宮中一口井中找到了玉璽。

三年前,孫堅之子孫策以玉璽為質,向袁術借得三千兵馬,跨江東渡。

至此傳國玉璽一直都在袁術手中。”

諸葛亮越聽越是驚訝,等到最後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此事主公因何得知?”

他對傳國玉璽的來龍去脈這麼清楚,是因為他博聞強記,擅長分析總結。

但即便如此,他也只知道孫策以玉璽為質向袁術借兵的事情。

至於玉璽是怎麼丟的,孫堅又是怎麼得到的,別說是他,相信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所以聽張繡說得如此明白,諸葛亮才會這麼驚訝。

我也是看三國演義知道的。

張繡在心裡默默說了一句,口中卻對此事避而不答,話鋒一轉說道,“孫堅得玉璽,暗藏心思欲回江東,不料被劉表部將黃祖射殺。

袁術得玉璽,稱帝后眾叛親離,落得如今這般下場。

孫策棄玉璽,換來兵馬,如今幾乎平定江東地面……”

用一番話把眾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來,張繡看向諸葛亮,目露微笑:“孔明,你怎麼看?”

諸葛亮:(*゜ー゜*)

為什麼感覺這一幕似曾相識?

他正要開口,突然朝還在地上的袁術和袁胤看了一眼。

張繡見狀沒好氣地看向袁術,“故事聽夠了還不走?等著我送你們嗎?”

袁術和袁胤見張繡真的信守承諾放過他們,這才如夢初醒,道過謝以後便相互攙扶著離開。

等到兩人的背影消失在眾人視線,樂進猶豫片刻,還是開口道:

“主公,要不要末將追上去……”

他說著就做了一個砍頭的動作。

“不可!”

諸葛亮就急忙勸道,“此舉乃陷主公於不義也!”

張繡也笑道,“某已答應交出玉璽便放過他,實無必要如此。”

樂進依舊猶豫,“那便放他去找袁紹?若二人協力,只恐急難收復?”

張繡搖了搖頭,“袁術與我一戰,既失兵馬,又失玉璽,便投袁紹,也無大用。”

說到這裡,他的臉色變得耐人尋味起來:“現在他活著比死了更有用。”

“主公既答應饒他一命,那便讓他去吧”,賈詡也插了一嘴,跟著就轉向諸葛亮,“孔明,伱怎麼看?”

諸葛亮:( ̄△ ̄;)

你們到底想幹什麼?

他這時也回過味來,賈詡似乎是在……幸災樂禍?

雖然不明白原因,但依舊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如主公方才所言,孫堅、袁術欲將傳國玉璽佔為己有,卻都無甚好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武盡碧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