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我只想把它上交給國家(第1/3 頁)
第203章 我只想把它上交給國家
諸葛亮見張繡並沒有就著賈詡的話繼續往下說,反而是問起了自己傳國玉璽的來歷,忍不住轉過頭望去。
當看到張繡似笑非笑地望著自己時,他不禁心中一動。
“主公,可知完璧歸趙?”
“當然。”
這個典故實在太有名了,連水字數的必要都沒有。
諸葛亮又問:“那主公可知傳國玉璽便是完璧歸趙中的和氏璧?”
“知道。”
這件事情知道的人就沒有那麼多了,但只要念過書的人基本上也都知道。
“那主公可知和氏璧來歷否?”
諸葛亮再一次問道。
張繡聽懂了諸葛亮的意思,不是傳國玉璽的來歷,而是和氏璧的來歷。
很好,終於進入這個故事的主線了。
張繡搖了搖頭,“不知。”
諸葛亮的目光掃過在場眾人,見只有賈詡朝自己捻鬚微笑,頓時心中一定。
“既是如此,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
一個傳奇的故事便被諸葛亮娓娓道來。
根據著名文獻《韓非子》記載,有一楚國人名為卞和,某日在荊山砍柴時發現一隻鳳凰棲息在一塊石頭上。
俗話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故而卞和就把這塊石頭當作寶物獻給了當時的楚厲王。
然而楚厲王讓人鑑寶之後,卻發現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勃然大怒的他當即下令削去了卞和的左臏骨。
後來厲王駕崩,武王登基,心有不甘的卞和再次去獻石。
結果楚武王找人鑑寶以後,發現這的確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怒氣爆發的他又下令削去了卞和的右臏骨。
等到武王駕崩,文王登基,卞和還想去獻寶。
可是他沒了雙腿無法行走,只能抱著那塊石頭在荊山下哭了三天三夜,就連眼淚都哭幹了。
這件事情最終驚動了楚文王,派遣使者來詢問原因。
卞和說自己不是因為所受酷刑而悲傷,而是因為寶玉無人識別而悲傷。
文王有感其誠,第三次讓人鑑別。
可惜依舊得到了這只是一塊普通石頭的答案。
好在這一次終於有人提醒,工匠便剖開了石頭,果然找到了隱藏在其中的一塊完美無暇的稀世寶玉。
楚文王感念卞和之心,為彌補兩任楚王對他的傷害,便養了他和他的家人一輩子,並且以他的名字為這塊玉石取名。
“和氏璧”就是這麼來的。
自和氏璧面世以後,它就成了楚國國寶,從不輕易示人。
直到被稱為蠻夷的楚國為了向中原靠攏,在向趙國求婚的時候才把送到了趙國。
等到趙惠文王在任時,秦昭王為得到和氏璧,派人出使趙國,聲稱願以十五座城池來交換。
趙王擔心秦國得到和氏璧以後耍詐不拿城池交換,但又擔心不答應交換會得罪秦國,最終派遣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
結果秦王果然不想交割城池,藺相如則是憑藉著自己的機智與勇敢和秦王周旋,最終將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趙國。
這就是完璧歸趙。
在隨後的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再次立功,使趙王免受秦王屈辱。
因這兩件事情受封上卿,官居大將軍廉頗之上。
廉頗認為自己征戰沙場的功勳高於只會耍嘴皮子功夫和出身貧賤的藺相如,對此頗有不服,言談間時有羞辱,藺相如卻始終以禮待之。
最終廉頗得知此事,赤身裸體揹負著荊條找到藺相如,請求他的原諒。
這就是負荊請罪。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最終促成了將相和,兩人的這段友誼一時傳為佳話。
只是後來秦王嬴政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和氏璧在一百年後終於還是到了秦國手中。
嬴政認為自己功勞高過三皇五帝,自稱始皇帝,又命李斯取藍田玉用小篆雕刻傳國玉璽。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八個篆字便由李斯親手寫成,玉工孫壽刻於其上。
從此以後,傳國玉璽就成為了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信物。
諸葛亮說到這裡,見眾人聽得入神,笑了笑繼續說道:
“二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