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順流而下(第2/3 頁)
在兩旁雄奇險峻的山崖懷中,河水輕輕地拍打著和嶙峋怪異的巨石,水天一色的湖水像一塊巨大的藍色寶鏡鑲嵌在群山之中,山水相映間,竟是一河的旖旎風光。
我靠在船身上,時而望天,時觀看山,心情已恢復了平靜,回想起之前激流勇進時自己的窘狀,相比現在的心靜如水,不由地暗自好笑,迴轉身去,心中是說不出的豪邁與平靜。
‘大禹哥,我看你一點也不害怕,想來這個地方,你早來過好多次了吧?’
聽到我的問話,原本略帶笑意的大禹,臉色又黯淡下來。只是微微地點了點頭。我見他不肯多話,於是纏著道:‘大禹哥,你給我講講你在這時治水的故事唄,要不這河中就咱們倆,多沒意思。’
‘哦,我治水就是先考察地形,然後開山洩流,都是這樣了子,沒什麼好講的。’
我見他不肯多說,眼睛一轉,又問道:‘大禹哥,你治水不光是這黃河吧,那你都到那些地方呢,那些地方也是這麼治理的嗎?’
聽到我問這個,他開始閉眼數數,口中喃喃地數道:‘積石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華山、大別山,對了,孟門山也算是一個吧’。
說到這裡,他睜開眼,望著我道,‘我記得有名的山,也就十來個,其餘的都是沒有名字的山了。我父將洪水氾濫的地方分為九州,按他的設想,就是將天下發洪水的地方作為一個整體來治理,先堵後通,由易而難。這黃河水災,最為難治,故被他留置到最後。我繼續我父遺志,按照他老人家的安排,用了十三年的時間,先通山路,再理水脈,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就這樣過了一十三年,天下水災,已基本上被我清理好了。眼下的這條黃河,現在已經基本上疏通好了。不過我父在遺書中再三叮囑,要我疏通好黃河之後,過三年還再重走水道,檢視水情,疏導水中的泥沙,使得水能夠常年順暢下流,不至於堵塞水路,淤積河床。等這次檢查完畢後,我就可以回家休息一陣了。’
‘哦,那,那你家在哪裡啊?’
‘在嵩山。’
‘噢,那你回家後,可要好好休息。’
‘不,回家後,我只能休息幾天,還有一件事,我得去做。’
‘啊!還有活計呢?’
‘算不上活計,是回朝覆命。我治理完黃河後,得去見舜帝,上報治理情況。這樣,我才可以正式告慰我父在天之靈了。’
聽到這裡,我心中不禁有些失落,我本想隨大禹到處走走,順便幫他治水,可沒想到人家已經就要幹完治水的活計,過不多久就能回家了。
大禹見我低頭不語,像是明白我的心思,忽然說道:‘小姚,這裡忙完,你隨我回家一趟,我還有件事要麻煩你。’
我聽他還有事吩咐,心下大喜,連聲稱好,一邊歡天喜地地欣賞起眼前美景,一邊問大禹道:‘大禹哥,這裡的黃河水,多清啊!下面怎麼越流越黃了呢?’
大禹嘆道:‘海納百川,黃河何嘗也不是容納百川呢!過一會,看到那條小黃河,你就明白黃河水變黃的原因了。不過你說的對,天下黃河,確實是要數這裡的水最清了。’
說到這裡,他忽然來了興趣,低聲唱道,‘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九十九道彎裡有九十九條船,九十九條船上有九十九根杆,九十九根杆下有九十九個艄公把船搬。’
我聽他唱的有趣,待他唱完後,問道:‘大禹哥,這歌挺有意思啊!叫什麼歌?’
大禹道:‘我也是在治水的時候,聽人們唱的,便記了下來。什麼歌就不清楚了。’
就在我們說笑間,小船繼續前行,隨著河水轉了個彎,從峽谷中出來時,我發現身處之地,竟然是由兩條峽谷合匯到了一起。
船頭左首的一條峽谷中,也有一條河水流出。水流湍急,顏色極黃,與船下的清流極不相襯。一黃一靖的兩條河水,雖然合併到了一起,但是一左一右,並排而流。我見到這種影象,不由驚呼道:‘哎!大禹哥,這就是你說的小黃河吧。’
‘不錯。其實它的名字叫洮河,發源於西邊的西傾山下,它出青海,穿甘南,越臨洮,從吧咪山腳流過。因為它的河床坡度很大,水流湍急,所以它的水性驕橫撒野,一路上攜帶著大量的黃土和泥沙,河水顏色也變得十分的黃濁,等流到這時在,與碧綠澄清的黃河水交匯,就形成了一道清黃分明的風景線。這裡看還是不太明顯,若是站在高處,遠眺洮河入河口,黃河一波碧水,洮河黃流滔滔,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