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壓力(第1/3 頁)
嘉定十七年、深秋、臨安城。
一場秋雨一場寒,尤其是秋雨夾雜著冷風,更是讓滿殿生寒。
東便門、太子東宮,風聲雨聲讀書聲,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
停下了閱讀,看到趙竑專心聆聽的樣子,真德秀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小子和以前相比,可謂是天上地下,腦筋真轉了彎。
希望這一切,都還來得及。
“真公,辛苦了!”
趙竑由衷地說道。
出使金國有驚無險,雖然不辭而別,也無法拜祭皇陵,但朝中並沒有什麼反對之聲。畢竟金國虎狼之邦,都亭驛失火便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而金國也是遣使前來道歉,說都亭驛失火是意外,宋金和議的初衷不變。
“殿下,剛才老臣說的,你都弄懂了嗎?”
真德秀看著自己的弟子,關切地問道。
有時候他覺得,趙竑什麼都懂,觸類旁通。有時候又覺得他空皮囊,樣樣精通,樣樣稀鬆。
“真公,天天都是《論語》、《孝經》、《禮記》、《尚書》、《春秋》、《老子》,琴棋書畫,你是要把我練成文藝大家啊。”
趙竑放下書,不置可否,輕聲笑了起來。
太子東宮的侍讀、侍講,翊善等官屬,都是飽讀四書五經的儒家士大夫,他們教育出來的,自然都是深宮長大的藝術家了。
可惜,他並不想這樣。讓他修煉成文藝青年,比殺了他還難受。
人,只要做自己喜歡的就行,不需要面面俱到,也不需要敷衍誰。
“殿下,修身齊家,達則兼濟天下,殿下不可一日放棄研習。須知書中自有做人做事、明心明德的道理。”
真德秀板起臉來,一本正經訓導著自己的不肖之徒。
這個傢伙,仗著自己是太子,有時候太目中無人,太放肆了。
他卻不知道,趙竑來自後世,沒有高低貴賤的概念,儘管一直以來耳濡目染,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本性還是不時流露。
“滿腹詩書又如何,文章怎樣錦繡堂皇,韃靼十萬鐵騎南下時,可不會和你講什麼仁義道德、心學理學!”
趙竑搖搖頭,一本正經說道。
兵事邊事,經濟民生,一竅不通。指望他們去文治武功,不太現實,最多也只是守成之君,難有血勇之氣。
皇帝如此,士民就更不用說了。
這是金戈鐵馬的大爭之世,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大行其道,之乎者也,只能是死路一條。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才是王道。
“殿下,強敵來侵,明事理才能保家衛國,諳習功利者則會開門揖盜,在乎人心爾。讓你好好讀《孝經》,是和楊皇后改善關係。你要明白,沒有楊皇后的許肯,即便你已貴為太子,之間也有許多阻撓。”
真德秀不滿地說道,心裡很是不滿。
自己就是理學大師,趙竑這樣說,是不給自己這個老師面子,還是說自己繡花枕頭?
“老師放心,我懂,我懂!”
趙竑抱歉地說道,也是一本正經。
由於他和楊意走的近,莫名地,和皇后楊桂枝的關係,也融洽了一點。
是的,只是融洽了那麼一點點。
宋朝為了避免發生唐代早立太子,諸皇子相鬥,都是在皇帝將死前才立太子,也成為循例。這也就難怪歷史上趙竑貴為皇子,一直沒有被立為太子的原因。
而趙擴忽然病死,趙竑才沒有機會成為太子。
“太子,你知道就好。須知謹言慎行,一切等大局已定,再大展拳腳不遲!”
真德秀看了看周圍,壓低了聲音。
相對於唐代皇帝經常賦予太子“監國”的情形,宋代的太子毫無權力,其每天日常就是“視膳問安”四個字。除了讀書學習,就是一日三次,寒噓問暖,向皇帝請安。
大局已定?
趙竑輕輕搖了搖頭。
即便他示好,誰知道史彌遠會不會放棄他的瘋狂?楊桂枝會不會拋開成見?
希望,不能寄託在別人身上。只有自己能控制的,才可以放心。
現在就是不知道,他的父皇,到底能挺多久?
“有道是,民無二主,國無二君。太子之職,只在於問安視膳